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传统唱片业面对“微与博”的夹击尝试突围招数

2011年03月16日 13:5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生代如何突围新时代的音乐之路?

  (实习生 马凌 记者 伍斌)自唱自发,有了音乐制作软件,歌手出名还要找唱片公司吗?免费下载,有了网络传播模式,乐迷听歌还要买唱片吗?昨天下午举行的第18届东方风云榜 “真音乐”研讨会上,唱片公司面临“微与博”的夹击,尝试拿出“突围”招数,分别亮出新构想与新方案。

  “以后不签艺人不出唱片了”

  去年,全国无线音乐279亿元的市场产值中,仅有4亿元到5亿元返还唱片公司。在唱片行业普遍丢失发行收入的情况下,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宋柯表示,面对“微与博”的夹击,“太合麦田”将转型成一个平台公司。 “要么成为新型的版权管理公司,要么成为新型的产品公司。 ”他这样表示。

  按照宋柯的设想,新型的版权管理公司至少能拿到市场份额40%到70%的收入,能在发行渠道和零售渠道上掌握议价能力和制定规则的权利,从而对抗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渠道商,而这,也许能为传统唱片业走出整体性不景气带来一线生机。宋柯所说的新型的产品公司,旨在推出让消费者愿意掏钱购买的线上音乐产品。宋柯抱怨说,其实mp3的音效还没十年二十年前的卡带好,同时他也实话实说,自己还没想出更好的升级产品作为替代。但宋柯仍对这样一个平台公司的前景抱有信心。“这两个公司要是成了,我巴不得艺人红。”宋柯说,“但以后我们不太会去签艺人,不太会去出唱片了。”不过,如果都不出唱片了,唱片公司还能冠以“唱片”两字么?这个问题估计他自己还没整明白。

  利用苹果平台开发音乐“杂志”

  与自己开发平台公司的打算不同,北京发行者唱片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声的应对之策是:利用苹果公司的在线商店开发可视可听的音乐“杂志”。

  钟声解释说:“音乐‘杂志’就是互动多媒体,有复合性,能植入影音图文。还有交互性,譬如结合微博。 ”钟声在现场用iPad演示了外国开发的名为“360度3D”音乐“杂志”。点开这本“杂志”,歌迷能看见数码模拟的仿真歌手,能有选择地聆听他们的歌曲,还能360度调整自己喜爱的演唱现场。这种把游戏和音乐结合的音乐“杂志”,不仅能为乐迷创造虚拟的音乐世界,也为版权方提供了“让人吃惊的数据透明度”。钟声说,音乐“杂志”正在成为流行的营销模式。

  在场一些业界人士观后表示,如果内地原创乐坛能抓住技术革命的先机,开发和借用新的通路和平台,那么,未来的市场之路也许会更宽。北京无线星空音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月明说:“唱片死了,唱片公司必须转型。客户端、游戏公司,我们都可以尝试。”但他表示,现在唱片业缺乏转型所需的人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