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美国本季DVD销量榜前20名销售总额同比下跌40%

2011年03月21日 10:1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影院之外,“观看之道”悄然变革

  美国本季DVD销量榜前20名销售总额同比下跌40%

  不知道多少人还在抱怨DVD发行速度的滞后或字幕翻译的粗糙,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视频网站下载电影看,更有潮男潮女们捧着iPhone边走边看。几天前收到戛纳影展组委会的例行新闻邮件,提到今年影展的议题之一就是“手机电影”,会特别开设一个新单元也未可知。眼见各种技术流冲击着电影制作,而对于大众来说,“观看之道”的变革和颠覆更在影院之外:如今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怎样“看”?

  DVD时代将被终结?

  尚且不能断言DVD的时代已经终结,但确实,属于它的好时光是一去不回了。年景萧条,以美国为例,过去几年里DVD的销量和租借量是一条下坠的抛物线,根据《家用影像》杂志的统计,这一季DVD销量排行榜前20名的销售总额,对比去年同期下跌40%。

  销量锐减的必然结果是大量家用影像租售店的倒闭,曾是这一行垄断者的Blockbuster公司不久前申请破产。甚至,好莱坞的几大片厂在未来的产业计划内,很大程度地削减了发行DVD的预算,也就是说,将来的许多新片不会再以DVD影碟的形式出现在书店或图书馆的影音架上。在过去十数年里塑造了我们观影方式的DVD,即将被卸下资本的产业链,它的痕迹将渐渐淡去,也许消失,也许像黑胶唱片那样成为纪念与怀旧的姿态。

  网络比影碟省钱

  2006年蓝光影碟问世,当时普遍认为,蓝光影碟更进一层的音质和画质是对DVD的极大冲击。虽然这些年里时有“蓝光取代DVD”一说,然而或许是消费习惯使然,DVD并没有销声匿迹,两者很大程度上是互补。

  同时期的另一种选择是MOD光盘,适用于家用PC光驱,不能在DVD影碟机上播出,也不收录花絮、主创访谈和导演阐述,类似于DVD的精简压缩版。近年来,华纳、索尼和米高梅-福克斯以MOD影碟的方式重新发行了大量老片,因为MOD的制作成本低于DVD和蓝光,老电影重新发碟通常销量一般,但几大片厂可以借这种方式整理和建立各自的影像资料库。

  真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消费习惯和家用影像零售业格局的,是最近两年普及起来的网络下载。苹果公司的iTune影音下载和亚马逊Amazon的在线观看自然是家喻户晓,前者尤其受全世界的小资小清新们追捧。另外,在北美,Netflix和Hulu是最近两年兴起的影音下载网络,片源是否充足尚是其次,关键是价钱够低廉,不限下载次数和下载量,包月费用在8-10美元之间,用网络敞看一个月电影的费用只相当于买一张正版DVD影碟,价格差异如此悬殊,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观众选网络而舍影碟就是必然之举。不只Netflix和Hulu以价格取胜,事实上Amazon或沃尔玛影音在线观看,每次费用最低只要99美分,从iTune打包下载,最高费用也不会超过20美元,这些数字远远低于上影院或购买影碟。

  影音下载网站能有拼价格的底气,是低廉的成本使然。如果一部新电影要发行蓝光影碟,制作成本在4万美元以上,而发行商若制作网络放映版本上传,费用不过600美元。网络下载能快速风行,获得电影制作方的青睐是个重要原因。这是成本核算的必然趋向,影碟比大银幕省钱,网络比影碟省钱,过去制片人预估影片上映票房前景不好,就直接发行录影带或DVD,现在,网络下载把电影发行成本又打了几个折扣。

  价格低廉也要付出代价,譬如Netflix的在线观看,视频的音色和画质远不如DVD,更不能和蓝光碟比,在15英寸的电脑屏幕上看还可以,如果放大到高清电视屏幕,画面比较寒碜,粗大颗粒几乎让人以为回到VHS录影带的年代。当然,对大部分网络用户而言,在线视频的那点清晰度是足够了,无碍观瞻,毕竟真正热爱并享受电影的人们还是会去电影院的。

  选择更少还是更多?

  因陋就简的音画效果会不会成为对电影的另一种伤害?暂且搁下这个问题不谈,毕竟面面俱到的好事是不存在的。新生事物能风风火火地成长,必有它不能取代的长处,对于电影的在线观看和下载,就是它的便宜,能让普通人花少一点的钱看多一点的电影,更重要的,因为便宜,一部分很可能散佚的老电影有了被打捞的希望。

  在此之前,每一次家用影像制作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一部分电影的流失。在VHS录影带出现之前,有许多家庭作坊的小影院会放映各种流传并不广泛的电影,其中有声名狼藉的“刑房电影”、百无禁忌的B级片和cult电影,也有被压抑的黑色电影经典或古典时期的好莱坞大团圆。录影带普及后,这些小影院大都关门了,伴随着大批老旧、并不主流的电影就此流失,一家不起眼的小影院里也许藏着某部老电影难得且仍完好的35毫米胶片,而这些都在时代的大浪淘沙里被抛下。此外,由于录影带是从35毫米胶片转制的,于是兴盛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以16毫米胶片拍摄的影片,也大量地被遗忘在录影带的风潮里。

  DVD普及带来的是电影片源的又一次流失。因为DVD的制作对电影原片的35毫米胶片拷贝有很高的要求,而修复受损的老胶片并转制成数字格式需要极高昂的费用。通常老电影发售DVD的销量远不如时下的新片和大片,DVD发行商在利润的权衡下,舍弃了老电影。蓝光碟的出现加剧了以上的状况,因为蓝光对电影原拷贝的要求更高,有些VHS和DVD可以掩盖和忽略的影像瑕疵,制作成蓝光碟就无所遁形。这也是蓝光碟很少发行老电影的原因,如果要问为什么没有蓝光的《公民凯恩》,因为原片的35毫米胶片拷贝在1950年代的仓库火灾里严重受损。

  从录影带时代开始的遗憾,时下终于有可能在网络影音库里弥补。虽然老电影拷贝的修复是另一个严峻的话题,但网络影音库至少让一些濒临被遗忘的电影重回视野。由于制作费用不高,且上传网络的视频文件对电影原片要求不高,Netflix、iTunes和Amazon都已经开始着手整理早已倒闭的联艺和雷电华的老电影,尤其是部分录影带和DVD都遍寻不到的片子。现在我们能在Netflix网站上在线观看尼古拉斯·雷那部近乎失传的《Runfor cover》,当然仍小有遗憾,这不是1955年上映的宽银幕版,而是1980年代电视台转制后播出的标准4誜3银幕版。

  《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罗杰·艾伯特写道:“很快我就能通过Amazon、Hulu、泛太电影资料网、iTune和Google,想看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话说得有点满。譬如约翰·福特一辈子拍了50多部电影,现在能搜索到的下载或在线观看的不过十二三部,大部分是旧日发行过的录影带和DVD;喜剧大师刘别谦在魏玛德国拍的电影只能搜到五六部;而戈达尔的90多部电影和电视片在网路上有流传的还不到10部。

  但前景确乎值得期待,因为有更多可能、更多选择,也会有更多发现。

  本报记者 柳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