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厉无畏:两岸共同继承弘扬清明文化

2011年03月24日 09:3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厉无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全球华人共同分享的记忆。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每逢清明节,我们都要尽可能到先辈的坟前祭奠扫墓,缅怀追思。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是强身健体的大好时节。走出户外,踏青郊游,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可以怡情悦性,陶冶身心。《清明上河图》就因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古代都市繁荣景象,而成为传世瑰宝。

  长达两千多年的传承和积淀,我们已经形成了内涵独特的清明文化。清明文化蕴含着对故园桑梓的认同,对祖先、前贤的感恩怀念,慎终追远,是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清明文化内涵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逐渐扩展到尊重民族历史和文化,珍惜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启迪和教育后人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在清明文化的浸润下,炎黄子孙从感恩和纪念中汲取营养,继承先辈的遗志,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伟大的复兴,中华文化也逐步走向了世界。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人的是,同根同源的海峡两岸都很好地继承了清明文化这一宝贵遗产。早在30多年前,为了解决两岸隔离给台湾同胞带来的无法寻根祭祖的苦楚,上海的一位前辈、民革领导人朱学范同志,就多次呼吁两岸实行“三通”、消除隔阂。现在,两岸关系早已复苏变暖。2007年,经过周密的准备,台湾与上海、北京等地的清明包机直航正式开通,台湾同胞终于圆了省亲祭祖梦。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也已经举行了六届,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趋密切。以上这些,为我们共同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炎黄子孙坐在一起,共同研讨清明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实价值,可以说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举办,有利于集中学术界的智慧,为发扬光大清明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提供有益的启迪和思路。鸦片战争爆发后,古老的中华民族逐步走入了严冬。饱受坚船利炮的欺凌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但是,众多的仁人志士,怀着不能愧对先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唤醒了陷入迷惘的中华民族。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几代革命先驱不懈奋斗,终于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两岸有关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们对此素有研究,颇有心得。相信通过充分的交流,大家会对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清明文化的现状和未来产生新的认识。

  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举办,还有利于以清明为纽带,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中华民族有着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这一点,从海外华侨华人对清明节的重视也可以看出来。不论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清明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他们借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怀念,对祖国的眷恋。清明文化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正是这份浓烈的情感,才使得海外华人在祖国遭受列强欺凌时能慷慨解囊、舍身赴义,千方百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我们要关注、探讨清明文化在海外的境况,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密切情感交流,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出力的信心。

  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密切和深入。目前,两岸经济都有相当的发展,台湾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去年大陆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两岸都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软实力”逐步提升。ECFA签订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开始在制度化框架下进行。此次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两岸专家学者围绕着“清明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相信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并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那么在当今的环境下,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清明文化?我有几点意见,与在座诸位探讨。

  一、始终凸显清明文化的固有内在价值。慎终追远,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是清明文化的本义,是最有价值的内核。在中华传统文化面临全球化浪潮冲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要努力探寻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因子,自尊自信,勇于坚持。80年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景作出推测:“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种基于历史、辩证分析的客观态度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二、不断以时代内容丰富充实清明文化。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要在清明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纪念10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浴血拼搏的民族前辈们,深切缅怀前辈的业绩,弘扬其“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两岸携手奋斗,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先人,才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统一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有,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当我们在清明时节郊游踏青、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应为绿化环境、修复生态作出新的贡献。实际上清明时节栽花植树活动在我国也相当普遍,加以引导将可取代沿袭已久的烧纸钱的习俗,清明文化还将注入绿色发展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两岸的创意文化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可以借助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为清明文化提供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的形式,来缅怀前辈的业绩,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

  三、要清除不良风气的污染,杜绝背离原有价值观的陋习,还清明文化节俭朴素的本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在祭奠前人或者送葬时,讲排场,慕虚荣,花费甚巨。这远远背离了清明文化的本义,也背离了中华民族克勤克俭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反对奢靡浪费的荒唐行为。

  针对两岸文化交流问题,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吴伯雄先生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演讲中也提到搭起两岸的文化桥梁,大幅提升彼此的素质与竞争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他还在多个场合呼吁,知识分子应该站在历史浪潮的尖端,为两岸文化价值的整合与创新作出努力和贡献。我想这次会议,就是两岸知识分子的一个切实的行动,一个回应。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本文为作者在“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辑所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