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收藏家郭庆祥:警惕金融制造巨大艺术泡沫

2011年03月24日 12: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警惕金融制造巨大艺术泡沫 

  ——收藏家郭庆祥质疑艺术品股票跌停以后谁来买单?

  仅用涨停板已无法形容天津文化交易所(下称:天津文交所)的火爆。今年3月17日,该所上市交易的10个品种中,8只涨停,另两只也在连续4个涨停之后因交易异常而停牌。“燕塞秋”、“黄河咆哮”两个品种自1月26日上市交易至今,单份额价格已从1元涨到17.06元,不到2个月上涨17倍,如此丰厚的收益引得市场格外关注,也令业内普遍感到震惊、恐慌和愤怒。

  我国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愤怒地指出:“上市公司自己把不入流的画家在艺术市场爆炒后再包装上市,这种行为纯属欺骗。”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艺术和收藏界人士的赞同。 ——编者按天津文交所最近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因为它推出的10个金融品种造成了收藏市场强烈的恐慌情绪,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的确能为群众的投资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为经济发展聚集强大的资金,但是,如果在制度和操作上出现问题的话,金融衍生品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坏典型。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先生。郭先生在中国艺术市场有着30年的从业经验,以擅长观察和分析艺术市场而闻名。

  针对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股票”,郭庆祥是这样分析的。

  上市公司自己把不入流的画家在艺术市场爆炒后再包装上市,这种行为纯属欺骗

  他说,这种“艺术品股票”,就是打着“金融创新”旗帜下推出的新产品!原本我们收藏的是整件艺术品,现在是一张作品被分割成无数份有价票证,被无数人作为投资产品购买。实际上这种投资方式和收藏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它变成了虚拟的资本游戏,充满着更多的投机风险。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升值,其本质是取决于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票证被炒作的时候,其价格就会脱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一旦票证失去了基本的艺术价值,风险就会无数倍地放大。我们知道艺术品的价格是可以被人为操纵的,也是可以被利益集团“价格做局”的。这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接最后一棒的人们将为前面所有的人买单。我们这些藏家,因为喜欢爱好,从而研究发掘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当拥有它的时候,会倍感珍惜和爱护,并会和真正的艺术作品发生“感情交流”,这种乐趣和体验,他人是感受不到的。现在很多投资者收藏的只是一张票证,他只关心这张票证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

  天津文交所首推的两个“艺术品股票”,23个交易日市值暴涨近7倍,前几日股票价格又突然暴跌。两张艺术水平一般的作品,短短几天被爆炒至数千万元的天价,几乎已经和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级的作品价格相仿,我认为这种现象很不正常。我们不禁要疑问,其一:两件作品600万元和500万元的原始定价是怎么产生的?是谁或哪个机构制定的?他们到底有没有资格和权威说了算?可以负责任地说,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权威艺术品鉴定部门,也没有一个具备艺术品价值评估资格的权威机构。艺术品的价格参照,有的只能是拍卖市场的参考价格。然而这位作者的作品在以往市场上的一贯行情,只有区区数百元至10万元左右。其二:这样一个艺术金融品的推出,有关部门慎重研究过吗?做过专业认证吗?监管部门知道艺术品价值衡量的复杂性吗?这是一个草率的决策。上市公司自己把不入流的画家在艺术市场爆炒后再包装上市,这种行为纯属欺骗。艺术品收藏,原来是富豪们玩的游戏,现在降低了门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玩了,这本是件好事。一旦富豪们都玩不起了,利益集团就可以把全部风险转嫁到广大股民身上。老百姓是玩不起的,他们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郭庆祥还指出,“随着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艺术金融品的开发会逐步受到关注,相关执行部门要完善产品的监管体系,更要对社会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负起你应该承当的责任。一些产品要试探性地稳步推进,不能被一些人钻了文化产业化的空子,不能炒作概念,不能无意间制造一个‘文化金融骗局’。”

  一个行业有了责任感才能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艺术品市场也要讲良知啊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果之一,来之不易。目前,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来研究如何规范和巩固中国艺术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动和发展,更要采取措施,防止艺术市场像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郭庆祥说,“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我认为是好事。它一方面可以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扶持和繁荣当代的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兴盛,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艺术品市场和房产市场、股票市场一样,它们都有自身的经济运行规律。近20年来,房市、股市都曾经有过大幅度的升跌波动,这是经济行为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受政策因素、金融环境等影响。而唯独艺术品市场波动较小,可以说除了部分人为炒作的虚假成交价格,如2006年左右一夜暴涨的某些所谓“当代艺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有过像坐过山车般大幅下跌的现象,其它真正一些艺术价值含量高的、传承有序的、确真无疑的精品,其价格一直在攀升,外部的经济环境似乎对它影响甚少,这也是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产物。所以,当社会热钱过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这也很正常。”

  “实际上,在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上,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拍卖公司印刷的拍卖图录越印越厚,早前每季拍卖只能收到几册图录,现在收到的是整箱整箱的图录,这已经是一个信号了。问题来了,每季上拍的这些东西难道都是真迹吗?目前市场上‘制假、售假、拍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今天的造假者因为利益驱动导致他们的造假能力和技术水平远远高于现在的鉴定家们。他们专门研究怎样打专家的眼才能买出高价。如投资热点画家齐白石、张大千一直主打艺术品拍卖市场,作品越拍越多,全国每季约有数百件他们的作品上拍,又有几件是真迹呢?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当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又有多少件作品值得真正投资和收藏的呢?你说真、他说假,中国艺术品一直在玩真、假模糊的潜规则游戏,又有哪一方能拿出真、假依据?所以藏家、投资者、投机者、股民都要谨慎,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认为缺乏艺术理解的投资人,就是投机行为,实际上和赌博也没什么区别。没有研究的艺术品投资,对艺术品市场不利,对其自身利益也不能保障。如几年前‘当代艺术’中的一些丑态图像正被热炒的时候,我就提出警告:它们是‘文化垃圾’,没有艺术价值可言,它们的高价是人为炒作的价格泡沫。果不然,好景不长,这些丑化民族形象的东西价格一落千丈。最近,国家文物局又出新规,此类作品不得再进入拍卖市场。又如,在古代书画作品价格一路飙升的时候,我就提醒大家包括著录在《石渠宝笈》中的部分作品,都有可能是赝品仿品,收藏者不能盲目投资,它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再如不久前,我又针对当今一些中国画家亲自炒作价格,普遍把一些流水线、程式化的作品,胡吹和抬高其艺术价值的现象,以及误导民众艺术审美的行为提出了批评。现在,我再要提醒广大艺术品投资者,一定要自己去学习、研究,不要被不良信息所误导。一些金融中介设计的艺术品融资方式,现在还很不成熟和很不完善。他们把老百姓的资金圈入艺术品市场,实际上是自己和自己用真金白银玩一种虚拟的概念游戏,而不自觉成了接‘最后一棒’的那个人。”

  在当前艺术品投资新形势下,对收藏者、投资者或普通百姓进入这个领域,有什么建议?

  郭庆祥说,“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长期以来一直是小众群体的游戏,它是不适合人人参与的项目,说白了,它就是涉及文化精神层面的高级奢侈品。中国艺术品收藏有千年的历史传承,但真正开放的艺术品市场也只不过近20年光景,没有西方国家成熟的体系。突然间这种很盲目的‘艺术品股票’产生,本身就是‘投资要即刻收益’的浮躁现象。艺术品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长期的,绝不是短期的投机行为。普通大众做艺术品投资,千万不能贪心。媒体组织的全国‘寻宝’节目,能鉴定到几件真品?几乎全是赝品!也不能听一些金融经纪人花言巧语的宣传,一些艺术品金融产品就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赌博行为,法律可管不了我们赔多赔少。像买这种艺术品股票一定要慎重。某些人为了获得暴利,把一些不入流和不知名的画家用很低的资金,把几万元一张的作品炒到了几百万元,自己再定价定到几千万,没有任何学术研究和市场依据,这是有意误导和诱惑股民进入他们设置的陷阱,严格地讲这就是一种诈骗。他们把全部风险转嫁给股民,恶意炒作和有意识地欺骗,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是非常有害的。在这里我又要问:中国有没有对艺术品能做出正确估价的,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部门或机构?”

  “千万别听信那些利益有关方的忽悠!”郭庆祥说,“在学术界认可的艺术家及作品,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认证,并经过市场上多次换手、价格不断升跌,才会形成一个真实的市场价格。一件作品如果没有艺术价值就谈不上艺术更谈不上艺术品上市。上市的艺术品一定是有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

  郭庆祥最后表示,我们不反对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但前提是它必须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推出之前一定要认真做论证,要用大量的数据来证明它的可行性,并告知股民它的风险性,不能因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盲目上市,来损害股民利益,要为股民负责。一个行业有了这种责任也是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艺术品市场也要讲良知啊!

  孙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