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文书店为何“在关与不关之间” 因读书人少?

2011年03月30日 14:33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文书店的“乐”与“痛”

  实习记者 张红妍

  “大学”与“书店”二词似乎一直紧密相连。曾几何时,有大学必有书店,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与书店馨香的人文情怀相得益彰,使书店成为了每座大学必不可少的人文标志。以上海为例,复旦旁的“左岸”“鹿鸣”,华师大旁的“大夏”“博师”,上师大旁的“马槽”……都曾是师生们守候的一方静土,让一代代学子校友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但随着这几年书店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书市竞争日益残酷,大学周边的许多书店面临窘境。

  现状:“在关与不关之间”

  去年9月,一封由华师大30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博士生联合签名、公开呼吁保留华师大闵行校区“大夏”书店的联名信广为流传。记者了解到,大夏书店是华师大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楼下一家30多平方米的小书店,因经营小众人文书籍而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但因合约期满而被学校后勤部门通知搬离学校。过去的四五年间,这样的局面对大夏来说并不陌生。2006年,大夏曾在福州路、华师大、上师大拥有三家分店,后因房租、经营等问题,历经数次搬迁和辗转,如今仅剩华师大闵行校区这样一个店面,但生意惨淡,随时面临关闭的危险。据悉,华师大中山北路校区的“博师”书店也在两年前歇业。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复旦大学一直以学术氛围浓厚、书店云集而闻名于上海高校圈。但随着2008年在复旦旁边经营数年、被称为“文化地标”的左岸书店关门停业,人文书店的下坡趋势似乎逐渐显现。去年底,复旦周围更是接连关闭了三家书店,让那些尚在“坚守”的书店经营者感觉压力很大。“现在就是书店行业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明”,已在复旦旁边经营17年的庆云书店老板张庆这样感叹。记者获悉,庆云在复旦周边原有两家店,不久前刚关了一家,原因是销售业绩下降,房租和工人工资却在不断上涨。“近三四年,每年的经营业绩比前一年都要下降20%-30%,已经很难支撑经营。剩下的这家店也正在关与不关之间纠结。”张庆很无奈。

  原因:“读书的人少了?”

  “高校周围的读书人多”,曾经是很多人选择在高校经营书店的重要原因,数量庞大的师生是最重要的读者群和顾客群。但近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改变。“许多学生大把时间用来上网,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以前,许多人会来书店慢慢选书,现在学生基本都是拿着老师开的书单冲进来,没有的话转身就走。”张庆认为,人们缺乏阅读习惯,阅读人群缺失是书店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现在的人读书少了。”

  除了卖书外,高校书店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建设人文环境。书店是薄利行业,“7折进书,8.5折左右卖出去,中间的利润本就很低,再扣除成本的话赚不了多少钱。”学人书店上海大学店店长给记者算了笔账。许多书店经营者都是爱书之人,开书店是因为有一个梦想。“我们有的只是天真的幻想,以为顾客自然会蜂拥而至,我们只需每天晚上像过去的地主一样,背着手到书店去收收账就万事大吉了。”复旦的“人文地标”之一、鹿鸣书店老板顾振涛描述当时开书店的初衷,忍俊不禁。鹿鸣是由两个复旦中文系研究生联合创办的,以经营学术书籍为宗旨,多文学、哲学、语言文学、历史、艺术类书籍。1997年开店至今,鹿鸣已“小有名气”,不仅复旦的师生熟悉,影响力甚至已及沪上、港台、日本、北美等地,也是目前复旦周围为数不多尚在坚挺的书店之一。鹿鸣的诞生和存在确实丰富了复旦的人文景观,让许多师生津津乐道。多年来,鹿鸣摸索出了许多经营之道:他们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等营销活动;也开办网上书店,提供订书、团购等业务;书店也加强了与周围高校文科院系的联系,成为它们资料室的供应商。但一谈及经营状况,店主依旧表示,“利润还是很微薄。”

  前景:“击垮一家书店很容易,而击垮一个体系很难”

  尽管已经成为许多爱书人的“心病”,然而对于民营中小书店的扶持,目前仍没有明确说法,许多城市里的人文书店也在等待与关闭的挣扎中悄悄消失。人文书店该如何发展?作为北京文化地标的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的书店开起来之所以难,一是资金不足,二是经营者心态不稳。”而做精做细,坚持自己的特色,摸索建立适合自己的体系也许是众多民营书店的唯一出路。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书店都在摸索自己的方向,比如开设网站,如复旦旁边的古月书店在“孔夫子”旧书网就有自己的链接,借助成熟的网络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

  “击垮一家书店很容易,而击垮一个体系很难”,刘苏里在谈到万圣书园的发展经验时说道。也许这能给众多的人文书店经营者一些启示,开书店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门生意。

  书店不只是一个卖书的场所,更要成为读书人的新的生活环境——这是许多人文书店经营者的愿望。“我觉得书店不止是买书的地方。书店的乐趣就在于逛,在于发现一本好书时的欣喜,在于看到你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这种逛书店的快乐让人们的心头生出暖意。培养读书环境和人文氛围是书店的责任,但现在,为着这样的理想坚持着的身影似乎有些势单力薄。高校周围的书店起起落落、开开闭闭间,承载着也许没有许多人会了解的寥落。如果有一天,大学周围再没有一家书店,爱书的人们,会不会感到些许失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