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讯:沈阳建社区博物馆见证时代变迁 

2011年04月03日 0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通讯:沈阳建社区博物馆见证时代变迁 
    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家博物馆——“福文化”博物馆,其展品是老式收音机、缝纫机、大哥大电话、傻瓜相机等普通物件及图片,它们均为社区居民无偿捐赠,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中新社发 赵莹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沈阳4月2日电 题:沈阳建社区博物馆见证时代变迁

  作者 司晓帅

  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家博物馆,既没有闻名中外的稀世珍品,也没有流传千古的名家书画,有的只是老式收音机、缝纫机、大哥大电话、傻瓜相机等普通物件,这就是沈阳首个社区博物馆——“福文化”博物馆。

  据社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健介绍,200平方米展厅中的展品均为多福社区居民无偿捐赠,这些居家用品、获奖证书、通讯工具、珍贵照片等按照类别和时间等特点分类展出,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

  在博物馆的婚文化展区,从结婚“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电视、冰箱、洗衣机,再到如今的“房子、车子、票子”,不同年代风俗照片的展示,反映出社会和时代的巨大变化。

  这些照片旁边,有几份发黄的婚礼“随份子”清单。最早的是一份1972年的婚礼清单,清单上个人最高的“份子钱”只有15元人民币。张健解释说,那时候随礼时兴送东西,赠送的物品多以被子、枕巾枕套等床上用品为主。到90年代以后,“份子钱”才成为一种趋势。在2003年的一份婚礼清单上,个人最高的“份子钱”已达1000元。

  票据是这家博物馆中数量最多的展品,展台上既有粮票、肉票、油票等各种食品票据,也有社区居民在不同时期游览过的各地公园的门票。一组交通工具的乘车票中,有的是早年有轨电车的手撕票,有的是90年代的抵值票,这些车票都已难得一见。

  在还原摆设的新中国初期居室,老式收音机、缝纫机、暖瓶、油灯、黑色石英钟以及毛泽东画像构成60年前的房间陈设。71岁高龄的参观者张先生说,那个时候,他的家就是这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