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林怀民告白:创立舞团为找回中国舞蹈

2011年04月11日 15:5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处眼亮》是林怀民近40年舞蹈岁月的告白,文字洗练简洁,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他说自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地步上“云门”之路,却振奋了台湾,舞动了世界,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编舞家。光环之下的他,曾经历彷徨、痛苦、挣扎,但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

  在《馆前路四十号》一文中,林怀民说:“在台湾经营表演团体,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真的只有一个字,苦。”他谈到京剧剧作家俞大纲当年总以“刚好多了一张票”为由,带他看京剧、替他讲解背后的文化,更在云门的作品受到质疑时,撰文评析云门舞作并表达肯定。一夜在俞大纲家书房,林怀民忍不住就说想把舞团解散。温雅和悦的俞大纲收敛起笑颜,鼓励林怀民:“你这么年轻,只要做下去,就一定看得到结果。我年纪一大把,身体也不好,看不到那天了,还是愿意尽我的力量来鼓舞你们!”后来俞大纲直接拍桌怒斥:“不许你解散!”

  年轻时听斯特拉文斯基、披头士的林怀民,创立舞团时却要找回中国舞蹈自己的路,“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上世纪90年代时,林怀民开始要求云门舞者学习吐纳、静坐,还请老先生教授太极,到2000年更增加了练习书法。

  无论是早期的《白蛇传》、《薪传》、《红楼梦》,还是后来的《九歌》、《水月》、《行草》,云门舞集的创作都努力从历史、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中汲取素材和养分。林怀民不但学习和努力发扬京剧和昆曲艺术的魅力,也去日本和韩国追寻中国古舞,介绍台湾“原始歌舞”,去贵州研究傩戏,等等。这些努力,只是希望中国最美好的艺术“不至于在现代社会功利的沙尘下成为沙漠中的红柳树”。

  写小说,学新闻,文字出身的林怀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减量。因为留学归来的舞蹈学者愈来愈多,文章愈写愈好,林怀民完全不必再肩负介绍西方舞蹈的任务,少写的另一个理由是:文字伤舞。林怀民认为舞蹈的特长是以舞者的“生理发作”激发观众的生理反应,是能量的交换,讲求文字往往限制了肢体的丰富性。“我用了大约二十年的时光,试图洗去文字的牵挂,用画面、用动力来思考。1994年的《流浪者之歌》之后的作品,我觉得比较成熟,舞者不必再为角色服务,肢体获得‘解严’,动作繁复了,蕴涵也较深厚。与此并行发展的是,我不会写文章了。好容易坐定,总是找不到字。”

  这册旧作新编的文集可以有什么意义?他说:“连侯孝贤也快成为大多新生代的陌生人之际,我很愿意重复宣唱一些‘古人’的名字,描绘他们的风范,好像《薪传》吟唱陈达的《思想起》,《白蛇传》的舞台矗立杨英风的雕塑,如果幸运的话,也许触动了某个容易执迷的年轻人,引发他异想天开的憧憬,像邓肯、纽瑞耶夫、葛兰姆、巴兰钦、康宁汉、叶公超、侯孝贤那样震动我的灵魂,像俞大纲老师那样把着我的手,给我重大的启蒙。”

  孙瑞岑

  林怀民作为云门舞集创办人和世界编舞大师的身份,众人皆知。但鲜有人记得林怀民是以文字起家的,14岁发表小说便一鸣惊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近日,林怀民集结近四十年来文字创作的著作《高处眼亮——林怀民舞蹈岁月告白》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出版,大陆读者可从他“闯荡江湖”四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思,读到他对艺术的执着、对文明的关切和对传统文化的忧心保护。

  林怀民北京演讲精粹

  云门舞蹈课不教跳舞

  云门舞集有一个舞蹈教室,目前大概有12000人在上课,从4岁到年纪很大的都有。我们不教跳舞,教他们认识身体,用种种的方法感觉到身体。我们希望孩子在人生舞台上很自在地对待自己的身体,也尊重别人的身体。我个人是很反对孩子太早就被送去学小把戏。

  这一代人如何延伸五千年文化

  云门是这么多人一起努力做起来的,我只是这其中的一个人。我们经常讲五千年文化,可是五千年文化对我来讲一点不感觉到光荣,因为这里面没有我一滴汗水,我凭什么感到光荣呢?我们这一代人如何一起来重新延伸这个文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