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大陆作家廿载写就东北抗联历程

2011年04月17日 2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大陆作家廿载写就东北抗联历程

  中新社记者 应妮

  雪是冷的,血是热的。

  在东北军旅作家张正隆的新作报告文学《雪冷血热》里,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东北抗联”流的血,让雪都有了温度。

  东北抗联斗争艰苦远胜长征

  作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那一晚写起,日军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那一刻正与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坐在北平前门外的中和戏院的包厢里,欣赏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宇宙锋》”,参谋长荣臻命令:“不准抵抗”。用作者所采访的陈广忠老人的话讲:“东北军算是把脸丢裤裆里了。”

  “九一八”之后,东北当地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抗日队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和敌人残酷的烧杀抢掠中顽强抵抗。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只有4万多人,却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

  在张正隆看来,在人类的反法西斯舞台上,没有一支军队像抗联这样艰苦。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最苦的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而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抗联战士裂肤断指,每年冬天都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1932年11月因夜间强行军,气温骤降,6000人冻伤,占全师团的1/3;1938年后冻死、饿死的,比战死的多。抗联没留下几座坟,就是因为冬季冻土难刨,以雪掩尸已经算是体面。

  参加了长征的陆定一说过:“在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14年中,东北抗日联军的牺牲奋斗,最为惨烈。”

  东北抗联斗争历史不容忘记

  22年前,张正隆的《雪白血红》成为记述1945至1948年解放东北这段历史的空前绝后的长篇纪实。之后,他用了15年时间,跑遍大半个中国,四处采访当年幸存下来的抗战者,可谓当下少有的“用脚写作”的人;再用5年时间,每天伏案15小时写作该书,直到2011年该书付梓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跑去查资料,东北好多县里的档案馆,一进去尘土飞扬,吐口痰,落地上都是黑的。那些纸多少年都没人翻过了。再就是寻访亲历者。去农村找那些老兵唠嗑,一唠一天,晚上睡火炕,爬一身虱子,第二天上火嘴都起泡”。

  “为什么这么玩命?时间等不起啊”,他说。就在写着这百余万汉字的时候,又有几位抗联老人辞世了。有的曾位居高官,有的还在街头卖茶叶蛋。“东北抗联这段历史这么多年没多少人关注,因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里不算主流。解放后修了抗战纪念馆,抗战八年是从1937年卢沟桥开始算的,抗联的老兵们一看,说怎么没有抗联?我们打14年仗打哪儿去了?所以我必须要写抗联,这本《雪冷血热》献给这些民族英雄。”

  书中所述抗联战士,除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与斗争大历史外,也呈现了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员、教师、地主,甚至土匪在“亡国奴”时期抗日救亡的小历史。在书写正面可歌可泣的抗战外,也没有避讳抗联所走过的弯路、错路。

  用张正隆自己的话来说:“我想写的是十个字、两个问号:抗联是什么?中国怎么了?”(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