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骥才:为什么把木版年画列为龙头项目

2011年04月20日 14: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16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工作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在京举行。图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讲话。中国文联网 孟祥宁 摄

  今天有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我们在春天里感受到一种秋天收获的气息。因为我们历时9年多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全国木版年画的抢救普查和科学整理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22卷巨著。

  20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着空前的急剧转型,给我们的古老文明和当代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我们知识界有清醒的文化自觉和敏锐的文化先觉。本世纪初,我们及时发起一场强有力的文化应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2年,这一场地毯式超大规模的文化抢救和保护得到中宣部的批准和有力支持。

  千头万绪的文化抢救和保护中,为什么把木版年画列为龙头项目?因为在农耕社会,生活、生产的节律与大自然春夏秋冬一轮同步。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最强烈和鲜明地表现人们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审美需求和终极的价值观。春节里面,年画是重头戏。

  一千年来,它是所有中国人都必不可少和喜闻乐见的画种:它人文蕴含之深厚、民俗意义之鲜明、信息承载之密集、民俗心理表现之深切,其他民间艺术无法比拟。

  再有,它遍布全国各地,历史上大小产地无以数计;由于地域多样,自然环境不同,风俗相异,其风格与形式多彩多姿,并最具有各地的人文特征。

  还有,它是绘画、雕版印刷、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信仰等多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制作技术复杂,艺术水准高超。

  此外,它传承方式多样,既有个人家族的传承,也有村落集体的传承。

  最关键是濒危。在抢救之初,所有产地全都陷入困境乃至绝境。我们的观点是抢救工程濒危优先,因此选定了年画。

  选定之后,最重要的是科学的设计。

  当时,我们在文化史上从没有对民间文化做过这种时代性和总结性的普查,虽然我们有举国体制的优势,但很少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凭借。

  特别是,过去只把年画、剪纸作为民间美术进行普查,很少当做无形的、非物质性的文化。这些无形的随时消失的东西怎样转化为确定的方式保存下来?这是我们要做的。

  而且,龙头项目还承担着对抢救工程其他项目的示范性。所以我们当时做了几项工作:第一,在山西、河北、河南一带进行了一系列采样普查;第二,专家论证;第三,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工程程序和要求。最后制定下发了《普查手册》和《传承人认定手册》。

  我们将此次年画普查内容分为10项:村落人文、代表作、张贴习俗、题材与体裁的分类、工艺流程、工具材料、艺人及传承谱系、画店史况、经营方式及其覆盖的地区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

  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单纯做美术或民俗调查,而必须采取民俗学、人类学、美术学、历史学的多学科交叉方式。

  在普查的手段上,采用文字、拍照、录音、录像(四合一)进行立体调查。

  这些切实有效的普查方式后来被广泛采用,特别适合全国性的文化遗产彻底的调查与清理。应该说,此次年画普查的方法设计也是极具学术意义的贡献。

  这次年画普查,我们把历史上上百个年画产地都翻了一遍,最后抓住了20个大产地、20个小产地,这些产地遍布全国。

  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首次将澳门纸马和台湾米街年画纳入。二是收入中国木版年画的海外遗存。俄罗斯、日本最早以文化眼光看到年画的价值,保存大量中国年画珍品。两国的学者几乎跑遍本国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这才有了日本藏品卷和俄罗斯藏品卷,将中国木版年画遗存状况完整呈现。

  9年多的文化实践使我们在全国各地锻炼出一支对自己的乡土文化了如指掌、充满情感并具责任感的队伍。

  想到9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风里、雨里、雪里、烈日里,翻山越岭、奔波于大地,走村串乡、挨门逐户寻访遗存、记录信息、口述调查,然后是资料论证、分类整理、档案编制。在中国民协抢救办出色和坚韧的统一协调中,还有数不清的论证、启动、交流、研讨、推动,调配专家帮助各产地一次次翻来覆去的文字整理。这些画面一闭眼就会动人地出现在眼前。

  虽然我们做得不一定完美,但我们完成了。我们憋着一口气,没有泄劲。特别是接续完成所有重要产地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之后,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完成农耕时代中国年画终结式的总结。

  300万字,1万幅图片,1000多分钟的录像,大量珍贵年画遗存的发现和产地的发现,我们将中国年画井然有序整理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档案,将活态的非遗转化为文本和音像档案之后永久保存。因此,我们今天除了将这些成果赠送给一直支持我们的中宣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外,还要赠送给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永远珍藏,还要送一部给文化部,不仅是因为文化部支持我们,而是要兑现我们的诺言,我们做的事情是给国家的。

  我们今天要以表彰的方式感谢每一位为这项工程付出辛劳者。从每一位专家、工作者、传承人,到编辑、出版、设计和印刷工作者。

  我们为文化的保护和文明的传承努力工作。但在迅急发展和变化中的现实,不停地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当前,在日益强化的城镇化的热潮中,原有的村落生活发生解体,愈来愈多刚刚整理好的非遗,重新陷入新一轮可能会失去的危机。

  然而,积极的应对是当代文化人的文化姿态。前沿的坚守是当代文化人立身的位置。把历史文明传承下去是我们不变的目标。责任永远是我们的原点。

  为了中华文明的本色和永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魅力,为了建设新时代新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再努力!

  (冯骥才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