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三个月急征460多部境外片

2011年04月21日 14:4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展映”活动昨天在蓝色港湾传奇时代影院正式拉开帷幕,全市共有20家影院加盟展映活动(影院名单见4月20日本报12版),安排放映160部中外佳片,共放映289场。这也是首都观众第一次能集中观看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

  三个月急征460多部境外片

  说起这次筹办“北京展映”的艰难过程,负责人闫于京颇有感慨。“从去年12月开始征集影片,时间只有3个多月,我们又只有五六个人,非常焦急!”他说,工作人员原先对国外电影机构并不熟,就通过网络四处查找,给国外各个制片公司发征集函,压力很大。由于时差不同,工作人员只能在夜里给欧洲、美国的制片公司打电话,主动联系征集电影。

  另外,电影季组委会还组织工作人员挨个跑大使馆,让他们推荐本国的电影。“最早送电影的是以色列使馆,他们生产的电影很少,但热情很高。”闫于京介绍,各个使馆推荐了不少电影。同时,组委会还邀请各个国际电影节主席推荐影片,这些人也非常积极。尤为感人的是,亚太电影大奖主席德斯·鲍沃尔在澳大利亚遭遇特大洪水、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与组委会取得联系,表达对北京国际电影季的期待,并推荐了10部优秀影片。

  “最初我们设想能有300部境外影片报名展映,结果来了460多部。”闫于京说,这让组委会松了一口气。其中有不少境外片为奥斯卡、戛纳、威尼斯获奖影片,如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天鹅》不仅参与展映,导演本人也将亲自来京助阵。

  有意挑选国内少见影片

  在征集中外影片报名之时,组委会还紧锣密鼓地开展看片、选片工作,最终选出160部影片展映。参与选片工作的专家单万里介绍,“影片的数量很大,每个专家看的有限,只能采取分工,比如一个人负责挑选欧洲片,另一个负责挑选亚洲片。”他在挑选欧洲片时,有意多挑选一些国内观众极少看到的电影,如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的电影。虽然各个选片专家之间也有争议,但大多是“英雄所见略同”,并没有太大分歧。

  选片工作从今年1月底开始,只有两个月时间,可谓任务艰巨。“一天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看三四部影片,还要查阅相关资料。”单万里说,那些获奖影片的知名度较高,大家都知道;但有些国家的影片都没听说过,专家们就需要去查找国外资料,了解导演的创作背景等。有些境外片也没有中文字幕,还需要专门安排人翻译配上字幕。

  “我前后共看了50多影片,多的时候一天看四五部,工作量很大。”正是专家们的努力,才为观众精心挑选出适合展映的影片。对于这么多境外影片报名参展,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吸引力。

  低票价展映吸引影迷

  此次共有20家影院参与“北京展映”活动,具体票价由各影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组委会承诺,国产电影每人每场不超过20元,国外电影每人每场不超过40元。新影联百老汇院线旗下有四家影院参与了活动。百丽宫影院经理康学军表示,影院每天安排4场展映影片,不在意展映影片的票价低。“这样的活动很难得,对提升影院的品牌有好处。”

  他认为,“北京展映”推出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影片,对影迷尤其有吸引力。“现在北京的观众层次不一样,即便是艺术片也有自己的市场。”单万里更是觉得,观众对国内外的大片已经见识很多,会形成疲劳感,肯定会希望看到更多类型的电影。北京的文化机构、高校也很多,有艺术品位的群体很庞大,此次展映的影片格外适合他们的欣赏口味。

  本报记者 周南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