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吴宓:用挽联挽诗寄寓深情

2011年04月25日 14:22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森奉

  著名学者吴宓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上世纪40年代任教于成都燕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外语系,50年代后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授。吴宓与近现代文化界名宿鸿儒有广泛交往。他写了不少挽诗挽联追怀、悼念师友,抒怀旧之情、奠祭之痛,也反映了当时文化背景与诗人心路历程,富于史料与文献价值。

  痛失刘伯明

  1921年8月,吴宓从哈佛大学毕业,担任南京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不久出任《学衡》总编辑,力倡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

  《学衡》创刊曾得力于刘伯明支持。刘伯明早年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后留学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与教育,著《老子哲学》而得博士学位。29岁回国,任金陵大学国文部主任、教授,不久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兼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员会主任、哲学教授。著译有《思维术》《西洋古代中世纪哲学史大纲》《近代西洋哲学史大纲》等。1921年上半年,吴宓与梅光迪、胡先辅等筹备《学衡》时,刘伯明曾给予很多支持,《学衡》1922年在东大顺利问世,创刊号的首篇文章即是刘氏写的《论学者之精神》。1923年11月,30余岁的刘伯明患脑膜炎去世,在东大引起极大震动,也给《学衡》杂志带来很大冲击。11月25日,吴宓在刘伯明追悼会上献挽联:以道德入政治,先目的后定方法,不违吾素,允称端人。几载绾学校中枢,苦矣当遗大投艰之任。开诚心、布公道、纳忠谏、务远图,处内外怨毒谤毁所积聚,致抱郁沉沉入骨之疾。世路多崎岖,何至厄才若是。固知成仁者必无憾,君获安乐,搔首叩天道茫茫,痛当前、只留得老母孤孀凄凉对泣;合学问与事功,有理想并期实行,强为所难,斯真苦志。平居念天下安危,毅然慕东林复社之规。辟瞽说、放淫辞、正民彝、固帮本,撷中西礼教学术之精华,以立氓蚩蚩成德之基。大业初发轫,逮尔撒手安归。虽云后死者皆有责,我愧疏庸,忍泪对钟山兀兀,问今后、更何人高标硕望领袖群贤。

  挽联追忆刘伯明献身教育、任劳任怨、积劳成疾的感人精神,既说明刘氏“慕东林复社之规”,在创办《学衡》、“领袖群贤”中的重要作用,也透露出总编辑吴宓在失去刘伯明强有力支持后的失落与忧患心情。刘伯明之死是学衡人物逐渐分化的开端。不久,梅光迪赴美讲学,胡先辅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吴宓于1924年离开南京去东北大学任教。早期《学衡》与刘伯明这段渊源,幸有吴宓的挽联记录保存下来。

  哀挽王国维

  1925年1月,吴宓应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之邀,回母校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该院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已毕业四届、74名研究生,培养出王力、谢国桢、徐中舒等名流。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私交甚深。

  王国维字静安,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影响。1903年起任教通州、苏州师范学堂,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在学界名重一时。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考订,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广有影响。王国维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任经史小学导师,讲授《古史新证》《尚书》《仪礼》等课。吴宓与陈寅恪住清华园工字厅,王国维住清华园西园,三人时相叙谈。王国维在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相继发表《最近三十年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中国历史之尺度》等论文,涉及敦煌文物、西北史地与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突然自沉于颐和园排云殿前昆明湖中,终年5l岁。遗书请吴宓与陈寅恪共同料理藏书。噩耗传来,学界失惊。7月17日王国维被安葬于清华园,哀挽者极多,陈寅恪等均有挽联挽诗。吴宓的挽联是: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汨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

  《学衡》杂志第60期出专辑悼念王国维,第64期又有“王静安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吴宓在《空轩诗话·十三》中写道:王静安先生(国维)自沉前数日,为门人(谢国桢)书扇诗七律四首,一时竞相研诵。四首中,二首为唐韩俚(致尧)之诗,余二首则闽侯陈瞍奄太傅宝琛之《前落花诗》也。兹以落花明示王先生殉身之志。

  王国维自沉一周年时,吴宓写了八首《落花诗》,诗前有序:古今人所为落花诗,盖皆感伤身世。其所怀抱之理想,爱好之事物,以时衰俗变,悉为潮流卷荡以去,不可复观。乃假春残花落,致其依恋之情。近读王静安先生临殁书扇诗,由是兴感,遂以成咏,亦自道其志也。他又写《六月二日作落花诗成复赋此律时为王静安先生投身昆明湖一周年之期》,以寄哀思:心事落花寄,谁能识此情。非关思绮靡,终是意凄清。叹风嗟尼父,投湘吊屈平。滔滔流世运,凄断杜鹃声。

  1929年,吴宓写了《王静安先生逝世二周年》诗:悼公咏落花,倏忽一年事。大化常迁流,夏去春又至。长眠得所乐,世渐忘公志。新会人中杰,袖手随公去。哀时泪纷纷,地下可相值……

  “新会”指梁启超,梁1929年1月病逝。清华国学研究院失去王、梁两大导师,不久宣告停办。吴宓的挽联挽诗,表明了他与王国维的深厚情谊,也为研究王国维自沉之谜提供了珍贵资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