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梁衡:记者的文化责任是什么

2011年04月27日 14:07 来源:贵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梁衡: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人物名片

  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等。  

    了解文化

  什么是文化,辞典解释:“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又特指精神财富,包括科学、艺术、历史、宗教、政治、思想等”。大道无形,文化是一种综合力,无形力,渗透在一切方面。文化既要坚持个性,发扬传统,又要开放创新。

  文化的六种形态:信息文化、知识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制度文化。

  信息文化主要是解决新与旧的问题,它表现的是社会的最新动态。特点:一是最新,是事物的最新状态;二是浮浅,有待深化。信息还不是事物的本质,是本质外露的信号,不是知识,是毛知识;三是动态,它时刻在变,主要通过新闻媒体传播。

  知识文化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了解客观世界,而不是凭空想像,知识就是力量。思想文化解决的是科学与愚昧的问题,包括哲学及各种对事物抽象之后的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即思维规律的积累。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思想回答怎么认识世界?思想是世界观、方法论,是理论。思想不能被征服,只能信服。

  道德文化解决公与私的问题,道德是一种规范,它规范个人的行为准则,包括人和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间的行为准则。道德可以上升为社会公德、社会风气。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时代风气,核心是怎样对待私字。

  审美文化解决美与丑的问题,审美文化是艺术文化。回答什么叫美,怎样才美,美有什么用。

  制度文化解决自由与制约的问题,所有的文化,最后都要硬化为一种制度,法制高于人治,好制度让人变好,坏制度让人变坏。制度文化的最高表现是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经典出版高峰

  1、汉初对先秦文化的整理;2、唐宋时期对散佚书籍的收集和新书的编纂;3、明清修书;4、戊戌变法、五四运动;5、建国后的出版;6、改革开放后的出版。

  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十篇文章

  1、贾谊(汉)《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司马迁(汉)《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诸葛亮(三国)《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追求和谐太平,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魏征(唐)《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及理想的君臣关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范仲淹(北宋)《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

  7、文天祥(南宋)《正气歌序》提出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国人的做人标准。”

  8、梁启超(清)《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9、林觉民(清,民国,1886——1911)《与妻书》写于1911年,作者为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烈士。文章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毛泽东(新中国)《为人民服务》写于1944年。提出为人民报务的思想,成为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传媒人的文化责任

  传媒人的文化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传播正确的、最新的知识;判断进步与落后,进行思想引导;分清高尚与庸俗,指导审美,提高道德修养。

  传媒和记者在文化构成的每个环节中都在起作用。我们平时看似简单的一个传播行为,实际在完成积累、批判(鉴别)、创新(表扬)、推广四个动作。他把分散的、易碎的信息进行积累,去伪存真,筛选出那些最具创造性的个性的东西,一边普及,一边为历史留存。平时千百万读者看到、听到的信息,历史典册中将保留下去的事实、知识,都要经过我们的笔、版面、镜头来过滤,文化责任不可谓不大。

  由于文化责任不像传播责任、政治责任那样,因事实的对错、导向的好坏立见效果,在新闻责任方面常被忽视。它是一种潜在的、间接的责任,更要见记者的知识、思想、业务等综合功力。  

  记者在文化责任方面有这样三点要注意:

  一、传播正确的文字和百科知识。

  既然负有筛选、积累、传播的使命,就要给读者以准确的知识以分清对错。因为文字知识、历史知识及各种百科知识缺乏,而稿件错误迭出,似是而非的事在媒体上时有发生。曾有这样一个稿子说大学生到颐和园参加破冰劳动,大标题是:《数千学子竞抖擞,昆明破冰迎风走》。单用昆明是云南省会,”抖擞“不与精神连用,就是抖落、抖动。成了北京的大学生跑到云南的冰面上去打哆嗦。其他诸如电视上的字幕、对白、剧名,也常有差错。

  二、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既然负有批判、鉴别的使命,就要给读者以先进的思想,以区分先进与腐朽。新闻虽是在信息层面运作,但却要由思想层面指导。恩格斯说人是猴子变的,但猴子看猴子不如人看猴子更清楚。实践产生理论,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必须靠理论来指导。我们在写稿、编稿时,常要用到思想理论层面的东西来指导新闻业务。如一条关于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新闻有的报登了,第二天网上一片声讨,这样大的事怎么能随便表态呢?这涉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三、分清高尚与庸俗,指导审美。

  既然是负有鉴别、扩大、积累的使命,就要区分美丑,给读者以正确的审美观。有些媒体,审美鉴别能力弱,过分强调版面、节目的娱乐化,甚至走向庸俗化。

  读者对传媒的阅读接受从低到高有6个层次:刺激、休闲娱乐、信息、知识、思想、审美。不同媒体可以各有侧重,但你必须以后三个层次,即较高层次为指导,作判断,就像幼儿、小学教材必须要成年人来编。媒体不能被受众的低层阅读兴趣所牵引。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人有粗野性,要靠艺术这只慈祥的手来拯救。他指出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两种:较低级的欲望关系与较高级的审美关系。审美对象要靠审美者的主观鉴别力来区分、接受。面对一个裸体模特,三流画家的笔下是一种表现,徐悲鸿又是一种表现。

  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一个好记者他同时应该是一个政治家、文化人。

  只有当一个媒体上有最新的知识,有新鲜的思想,贯穿着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趣时,这个媒体才算是有文化品位,传媒人才算尽到了文化责任。

  没有文化的记者和媒体总是相似的,而有文化的记者和媒体则各有各的不同。文化底蕴是新闻人成功的最后底牌。

  记者的本色是一个文化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