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回顾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征程(组图)

2011年05月10日 09:2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顾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征程(组图)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主席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这是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一间只有35平方米的土砖房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

  胜利比预期快得多地到来了。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否经得起考验,不做“李自成”?1949年3月,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发人深省的“两个务必”。

  两周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由西柏坡向北平进发。经28年奋斗,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踏上“进京赶考”的征程。

  1947年5月,朱德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处长陪同,骑马沿滹沱河逆流而上,把沿岸村庄一一看了个遍。一行人的目的,是为中央工委打前站,在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衔接的平山地区选择一处落脚点。

  沿河走了30多公里,潘开文他们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就渡过滹沱河,站在高处四望,只见周围百花遍野,麦苗茫茫如茵,好一派江南三月般的宜人风光!但附近的几个大村都暴露在平原上,虽然交通方便,但不利于防空。

  这时,仅有几十户人家的西柏坡村映入眼帘。绿树掩映的小村在一个山坳里,刚好背枕高山,面临汹涌的滹沱河,西连太行山深处,东对华北平原,占尽风光。

  潘开文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晚就住在这个村里,老百姓对解放军特别热情。和现在复建的西柏坡大院不同,当时村内的房舍不像现在建在平地上的那样集中,而是沿着山脚拉成一溜儿,像敌机轰炸时紧急疏散开的士兵。民房虽然被日本人烧了,但石基结实,盖个顶就可以住。

  三人都看上了这个地方,潘开文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做了标注,并在地图边上的空白处,写下几行小字:地理位置适中,正是大山与平原的交界处,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可通向全国各大城市,退可固守太行。

  在当年的地图上,西柏坡还是个根本不存在的小山村。但当地图摆在刘少奇眼前时,他不由得感叹,怎么会这么巧,偏偏是这里!

  存人失地,地可复得

  刘少奇是怎么知道西柏坡的呢?这还得回溯到两个月以前的3月18日,那时的延安已经是一座空城。

  延安的群众、中共中央各机关、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已经撤走了。临走前,他们坚壁清野,哪怕是最不值钱的咸菜罐子都已埋入地下。

  下午,枪炮声在城内任何地方都隐约可闻,前线消息说:胡宗南的军队离延安不足10里地!让人揪心的是,毛泽东仍在王家坪的窑洞里,迟迟未走。

  一颗重磅炸弹在窑洞前不到20米处爆炸,气浪冲进居室,冲倒了桌上的热水瓶。卫士们赶紧冲进窑洞,却见毛泽东正用手拂去桌上的尘土,然后又坐下,拿起地图,在上面画出一道直线。

  彭德怀也闻讯赶来,他为毛泽东的这种胆量焦急,但毛泽东仍一面抽烟一面吃饭:“要看看胡宗南的军队是什么样子。”“老毛。”彭德怀急得直吼,“你还在这里等什么?”毛泽东这才站了起来,一边收拾桌子,一边笑着说:“老彭同志啊,你好厉害哟,我执行。”临走,他还慢悠悠地说,“带不走的书要摆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对胡宗南的军队是有用的。”

  这是毛泽东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第一次遇险。

  在延安外围,国民党军队正在迅速逼近。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惨遭失败后,又集中兵力对延安发动了“重点进攻”。蒋介石麾下的胡宗南夸下海口,不打进延安就不结婚。这回,毛泽东成全了他。

  “不就是几座窑洞吗?”毛泽东对誓死捍卫延安的军队说,“失掉一座空城算什么,我们的目的是要打败敌人的军队。”当时,共产党在陕北可调动的兵力只有2万人,而胡宗南有23万军队,毛泽东让大家不要太在意土地得失,他说:“胡宗南就像一只拳头,我们要让他把手张开,然后就可以将他的手指一根一根剁掉了。”

  最终,解放军唱着“存人失地,地可复得,存地失人,地人皆失”的歌,主动撤离了延安。

  3月18日晚,在敌人的炮火中,毛泽东也向延安东北方向转移,消失在山川之间。

  冲进延安后,胡宗南大摆宴席,迎娶新娘,并急切地等待蒋介石将延安更名为“宗南县”,以纪念这次胜利。蒋介石也飞到延安,他对记者团预言说,将在3个月内打败共产党,消灭解放军。蒋介石哪里知道,毛泽东的口气和他一样大:“他们打到延安来,咱们就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

  撤离延安后,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向哪里走?十天后,党中央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即著名的“枣林沟会议”。

  会上,刘少奇提出:“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东渡黄河,去晋绥或晋察冀寻找新的落脚点;我和周恩来、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

  毛泽东连连摇头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就能好好地打胜仗。”

  围绕谁走谁留的问题,毛泽东与任弼时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决定将中央机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方工作委员会,只带很少的机要、通信、参谋人员和很少的警卫部队,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另一部分,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并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寻找适当的工作地点。

  3月31日晚,狂风呼啸。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也就是被称为“五大书记”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田庄分手。

  夜色中,毛泽东跨上马背,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带着600余人悄悄向西。此后,他们转战陕北一年零5天,途经12个县,居住37个地方,行程2000余华里,给蒋介石吃了一剂迷魂药。刘少奇、朱德等人则乘坐仅有的汽车,东渡黄河去晋绥边区。

  中央为什么要分开? 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会看得出来。如果住在陕北的那个“总司令部”,万一发生意外,那么,住在晋察冀的“总司令部”便可立即发出命令。每个“总司令部”都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将相俱在!另外,刘少奇、朱德为中央另觅新址,等毛泽东甩掉了胡宗南,正好到华北指挥全国战争。

  到白毛女的故乡去

  朱德、刘少奇带领中央“工委”去寻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脚点,毛泽东在临别之际,握住刘少奇的手,说了一句:“你们先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

  正因为如此,刘少奇到达晋察冀边区后,在和聂荣臻商定中央“工委”住址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白毛女的故乡在哪里?”

  聂荣臻回答:“就在平山县西柏坡!”进而又介绍说:“甭看喜儿一家穷得过不去年,可那里倒是个富饶的地方。连那里的老百姓都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黄河之水富宁夏,滹沱河水富平山,西柏坡啊赛江南。”

  其实,早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聂荣臻就曾经介绍过这里。

  当时,针对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毛泽东问在座的将军们:“倘若我们战斗失利,中央往哪里退却?”

  顿时,会场沉寂下来。坐在毛泽东对面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却开了腔:“要是我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晋察冀根据地那儿去,那个地方到处是高山大岭,林深草密,便于打游击;太行山连绵几百里,水草肥美,安得下千军万马,还怕容不了我们中央机关几千人。”

  聂荣臻一停口,有人问道:“这个地方具体叫什么?”

  “平山嘛,你们没听说过?俗话说,平山不贫,阜平不富。”聂荣臻充满信心。

  毛泽东听到“平山”二字,心中怦然一动,在此以前,他已多次听说过平山。抗日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平山团”就出自这里。“平山团”后来调到陕北担任延安卫戍任务,又参加了南泥湾垦荒,毛泽东与平山人多有接触。

  也许,从那时起,毛泽东就打下了腹稿:一旦情况有变,可以选择平山作为革命大本营。偏巧,1947年国民党军队围困延安时,又出了《白毛女》这么个让人牵肠挂肚的故事。

  白毛女的传说出自平山县境内天桂山上的“白毛仙姑洞”。当初,把这个传说编成故事推向延安的作者就是在平山县土生土长的作家杨润身。

  这一切都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没有到过平山,但他连西柏坡村的柏树传说都知道。

  不过,中央“工委”的选址事关重大,需要从将来指挥全国着眼,光靠一个传说当然不行。可是,让刘少奇没想到的是,“工委”派去打前站的一行人沿着太行山脉寻找了几天,最后选择的也是西柏坡。

  作为中共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周恩来语),此后的西柏坡大事频发,与三大战役、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乃至新中国成立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局面展开,胜利可期

  1947年7月初,朱德、刘少奇和中央“工委”以“工校”名义正式进驻西柏坡。出于安全需要,朱德称“朱校董”,刘少奇称“胡校长”。老乡们私底下议论,这个“学校”有五多:车马多、天线多、手枪多、哨兵多、首长多。

  当地老人们说,平山是老解放区,许多人家里都有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加上朱德经常外出散步和老乡们聊天,大家早就认出他来了。但忠厚的老百姓都不向外乱说,而把首长们称为“大先生”。

  4个月后,毛泽东也到达了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米脂县杨家沟村。在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老宅,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预言全国范围的大反攻“局面展开,胜利可期”。

  果然,形势急转直下。随着冬去春来,共产党也打起了阵地战、歼灭战,而且厮杀不是在解放区进行,而是在国统区进行。1947年年底打下的石家庄,更是开创了解放军用攻坚战术夺取大城市的先例,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体。

  华北大局已定,毛泽东便率领中央“前委”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进发。离开陕北那天,刚好有消息传来,彭德怀已收复延安。毛泽东口授电报说:“去年3月19日国民党匪军占领延安的时候,我们就断言这种占领将标志着国民党匪军的失败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一年多来,一切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断言。”

  虽然毛泽东意气风发,但好事多磨,此去西柏坡坎坷颇多。先是在五台山遭遇了罕见的暴雪,汽车难行,毛泽东一行顶风冒雪走上了五台山。5月18日,在晋察冀军区所在的城南庄,他又遇敌机轰炸,被聂荣臻救了一命。

  那天,聂荣臻听到有机群的轰鸣声,便快步向毛泽东的房间走去,只见毛泽东身穿蓝条毛巾睡衣正准备休息。聂荣臻心里非常着急,却用很轻的声音说:“主席,敌人飞机要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泽东坐在床沿上,镇定而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聂荣臻想,不能再耽搁了,便命警卫员取来担架。取来担架后,聂荣臻向冀晋纵队司令赵尔陆递了个眼色,两人把毛泽东扶上担架,抬起就走。在场的秘书和警卫员,赶忙七手八脚地接过担架,一溜烟奔向房后的防空洞。

  炸弹如雨点般落下,一块弹片刚好落在毛泽东住的那两间小房子里,还有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三枚炸弹没有爆炸,平躺在门前。看到这些,连毛泽东都觉得后怕了。许多年以后,毛泽东见到聂荣臻,还指着脑袋开玩笑说:“没有你,我就没有这个。”

  敌机轰炸一事,一直是个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同接收了敌人档案,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敌人收买了当地的孟宪德、刘从文,提供了轰炸目标。轰炸失败后,他们还准备投毒,因聂荣臻防范甚严,而未得逞。

  5月26日,毛泽东进驻西柏坡,至此,在陕北暂别的“五大书记”又走到一起。

  他们分开仅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国共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到1947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总兵力的34%。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