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汶川地震三周年:文化名人解构震后重建三意象

2011年05月10日 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汶川地震三周年:文化名人解构震后重建三意象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访川籍文化名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位于成都的家,从取材自汶川大地震的影片《大太阳》说开去,解构震后重建三年来巴蜀大地喷薄而出的人文力量,剖析无法忘却的民族记忆,探究隐藏在灾难背后的人性启发。 中新网发 李佳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文化名人何开四解构震后重建“三意象”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取材自“5.12”汶川大地震的影片《大太阳》正在此间热映。剧中主人公石大川自始至终身背床垫行走,那床垫显然是对家、对安居的一种向往,而在川籍文化名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看来,床垫更似一个震后重建的文化“意象”,其间蕴含顽强的生命意识,是寻觅新家园、延续新生命的现实表征。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访何开四位于成都的家,从《大太阳》说开去,解构震后重建三年来巴蜀大地喷薄而出的人文力量,剖析无法忘却的民族记忆,探究隐藏在灾难背后的人性启发。

  “剧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道具——挖掘机。当家庭破碎、妻子身亡的男子二牤操作着这个巨型机器出现在画面中时,就是遭遇创伤的灾区民众的剪影,通过不断建设,排遣内心的阴影,化解心中的伤痛。”

  何开四不止一次地表达“抗震与重建并举,救灾与生产同行;发展治创伤,发展兴家园。”他说,灾区不相信眼泪,应该在眼泪中挣扎起来,挺直胸膛、昂起头颅,“这才是汶川地震后精神重建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太阳》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典型的文化意象,就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太阳。太阳升落周而复始,每一天都是新的,象征着新的希望、繁荣与新生。从艺术角度上讲,震后重建的三个文化“意象”分别指代生命的意识、发展与建设以及新生的希望,所呈现的重建过程则经历了生命的重建、家园的重建,直至精神的重建,三者一脉相承。

  川人素喜辞赋,此地孕育诸如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等一代辞赋名家。何开四同以辞赋见长,“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频频踏访地震遗址,前后三年挥笔写下《东河口赋》、《青山赋》、《感恩赋》等13篇赋文。

  在《东河口赋》中,他这样写道:“呜乎,大悲无形,大悲希声!和平村落,瞬时陆沉;哀我生民,殇于非命。何自然之暴烈兮,劫难骤临;何天地之不仁兮,毁我家园。昔屈子之天问,地亏东南;今天地之倾覆,竟在青川。痛哉,父老乡亲!悲哉,罹难同胞!”

  “碑和赋都是一种很古老的文体,却可以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何开四说,刻碑作赋,如何用碑赋的形式记录灾难,为抗震救灾树碑立传,要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话何开四深以为然。

  “一方面过去比较狭隘、自私的东西在精神重建中得到消除,另一方面整个灾后重建过程中的自强自立精神、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应该得到光大、发扬与传承。”

  “钱钟书先生提出‘夫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人最终还是要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去。”何开四说,应该看到造化和自然对人类还是公正的,它给了一次灾难,也给了一次洗礼与新生。能够在洗礼中内化精神力量,然后将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完)

感恩赋

                                                            何开四

  噫吁嚱,危乎殆哉!戊子大地震,地裂复天崩。日星隐曜,悲风起龙门;黑云压城,江油当其冲。斯时也,涪水呜咽,诗城悲怆。昔日家园,顿成废墟;哀我生民,身陷危亡。沧海横流,英雄本色;奋起救灾,大爱无疆。中南海灯火如炬,领袖亲民;大中华万众一心,挺直脊梁。浴火重生,凤凰涅盘;灾后重建,共铸辉煌! 

  嗟乎,血之浆,浓于水:血之脉,系于情。黄河浪连涪江水,伏牛山共窦圌山。慨乎河南援建,大德义薄云天。黄帝故里,沸腾千年热血;中州儿女,矢志扶困济难。三十亿金,举省之财何慷慨;三百项目,倾心倾力谱新篇。输血复造血,授鱼更授渔,百年大计,长效援建。夏日酷,冬雨寒,争分秒,抢时间;汗水与热血挥洒,荣誉共责任同肩。天下功夫出少林,一夜春风度关山。四川依然美丽,江油再展新颜。噫!李白故里诗魂在,金樽清酒赋大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涪江两岸春水碧;红檐碧瓦连天际,农户十万乔迁喜。君不见六驾驰驱行天下,中原大道坦如砥;工业园区美如画,梧桐引来凤凰仪。君不见爱心小区爱心校,九万学子弦歌起;河滨广场百花艳,连心桥畔歌潮急。伟矣,中国力量;壮哉,河南风采。风云色变话沧桑,三年胜似二十年!

  盛世和平,天朗气清;北望中州,悠悠我心。豫江牵手,谊深若海;豫江结缘,大爱无垠。白马钟声传福祉,中原音韵动心旌。洛阳牡丹映青莲,匡山晴岚连嵩云。绵水滔滔流不尽,一江春水一江情。感恩河南大德,铭记党恩国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再接再厉,图强奋进。吁嗟乎,千古文章数李杜,河南江油情最深;永结千年之好,共襄中华振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