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重读《雷锋日记》

2011年06月01日 1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陶建勇

  我从书橱里翻出那本封面已经发黄的《雷锋日记》。

  打开扉页,凝视着雷锋充满笑意的面容,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春风扑面的感觉。书中描述“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显得很冷。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戴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她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这样美好的画面,如此动人的情景,在雷锋生命的画卷里还有很多很多!

  是什么精神让这位只度过22年短暂人生岁月的青年战士,却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呢?多年之后,我好像才发现了这部红色经典,抑制不住渴求真理的热望,把目光慢慢地游弋在他一页页的日记里,一天天、一遍遍地重温他那感人至深的桩桩善举、暖暖情愫。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是人民的一名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多么感人的话语!

  “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这难道不是中国传统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道德规范吗?

  由于雷锋精神产生自那个特殊的年代,某些地方把学雷锋搞成一场运动,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某些媒体把雷锋神化为“共产主义超人”,把他的一些事迹说得神乎其神,成了一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模板。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就没有人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大讲了,雷锋在一些人的眼中竟成了傻瓜,变为讽刺好人的风凉话。一事当前,某些人首先考虑的是一己的得失……

  我们确实应该重新思考雷锋精神了:人们不再是运动式的狂热和盲从,而是深沉冷静地剖析之后的感动——雷锋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从雷锋生前的许多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让人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受到党和政府深切的关怀和爱。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名言,是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雷锋离开了我们,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葆青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