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诗人冀望两岸诗歌:更多了解 更多理解

2011年06月04日 22: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海口6月4日电 (记者 关向东)管管、焦桐、方明、紫鹃、颜艾琳等一众台湾诗人,4日从海口登机飞回台北。为期三日的首届“两岸诗歌高端论坛”结束,两岸诗人期望两岸诗歌相互间更多了解、更多理解。

  生于上海的杨小滨,是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在两岸间执教,并从事文化传媒工作。他提出,台湾现当代诗歌是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诗歌的延续,是在大陆上世纪五0—七0年代诗歌传统缺失情况下的空间位移。台湾诗歌是中国诗歌大传统下的小传统,在中华诗歌文化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杨小滨说,“两岸诗歌上个世纪一起走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一九四九,此后出现了数十年的隔断,这期间台湾的诗歌传承了中国现代诗风,并走出一条特有的道路;大陆诗歌在迷失18年之后,八0年代起西风渐进,古风渐归,新旧体诗歌都登上新的高度。”

  台湾诗人紫鹃提出,“两岸诗歌相互间阅读太少,因为缺少了解,所以缺少理解。”大陆对台湾诗人的认知,大部分停留在痖弦、余光中、罗门、郑愁予等七、八十岁的老诗人。中生代一些常在两岸游走的诗人,如白灵、萧萧、焦桐,以及女诗人夏宇、颜艾琳,大陆略有所知。而年轻一代的网络诗人如方群、夏夏、然灵等的作品,就几乎不被大陆了解。台湾诗歌则过于沉溺在个人泥淖中,尽管吸收大陆资讯的渠道畅通,但是读诗者有些慵懒,对大陆当代诗歌了解不多。

  紫鹃感慨系之:“走到今日,两岸诗风已很不同,台湾诗歌强调细节与意象,大陆诗歌常以大格局出发强调中心思想。不过,大陆近年发展出以个人为主轴的‘城市书写’,与台湾诗人目前的书写方向又有些相同之处了。”

  海南70后诗人蒋浩想了解两岸诗歌为何同根同源却发展出不同的谱系,带着现代诗歌传统到对岸的台湾诗歌,为何突然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相距的不只是诗的差距,已是文化的差距,两岸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

  大陆《中国诗歌》主编阎志提出,台湾文学没有真正成为大陆文学研究的一个门类,大陆对港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也不够系统、精准,“两岸诗歌高端论坛”给文学研究界提出了新命题。

  为期三天的“两岸诗歌高端论坛”由海南省台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海南省文联主办,来自两岸的近40位诗人参加。论坛发表了《海南纪要:创造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提出中国诗歌应回归“中国”,建立自己的现代性,重建“既有历史渊源又包容并蓄”的传统意识。(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