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建党伟业》一名多书 同名书:谁在借势?

2011年06月14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电影《建党伟业》6月15日首映的日益临近,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图书市场上发现,书名为《建党伟业》的图书有六七种之多。据了解,这些重名图书有的明借电影之势,有的只是纯属巧合。6月13日,记者收到称是“唯一获中影授权同名小说”出版方金城出版社的声明,提到“近日发现有些出版社借用电影《建党伟业》之名出版发行图书,欺骗读者,争夺市场,谋取更大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涉嫌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金城出版社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同时提醒广大读者明辨真伪。”这些同为《建党伟业》的图书,究竟内容上有何不同,谁是有意为之,谁是无心插柳?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两版本明借电影之名

  记者整理了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名为《建党伟业》的图书,这些图书出版方包括红旗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金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等。

  金城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表示,金城版《建党伟业》是唯一获中影集团授权出版的电影同名小说。她向记者提供了一张照片,是6月8日电影《建党伟业》首映礼上,导演黄建新手拿金城版《建党伟业》图书与该书编辑合影留念。该书责编告诉记者,耐心的读者稍加翻看就知道,只有金城版的《建党伟业》是韩三平和黄建新导演亲自署名,且书中有大量电影彩色剧照。她说,黄建新也曾豁达地表示,建党90周年是举国欢庆的盛事,如此多的电影同名作品面世,虽有跟风取巧之嫌,也权当爱党之忠心。

  对于市面上两本图书的“跟风”,金城出版社非常不满。一本是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伟业》,由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公司策划,作者是被称为“建党”主题创作第一人的黄亚洲。该书书封上写着“电影同名小说”。“这本书是黄亚洲早些年出版的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日出东方》的升级版,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修订,电影《建党伟业》的有些原型来自于此。在同名书中,该书比较具有权威性和文学性。”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公司总经理陈黎明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对于与电影同名,陈黎明表示,“这是商业的操作,踩热点”。对此说法,金城出版社并不认可,同时指出,该书书封上“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推荐”与事实不符。记者查询今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书目,其中没有发现该书书名。

  另一本是在红旗版《建党伟业》发布会上,前来为黄亚洲助阵的“80后”作者高瑞沣所编著的《建党伟业》。据媒体报道,高瑞沣在发布会上介绍,该书是由中影集团授权,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包括拍摄手记和电影同名小说两部分。对于如此表述,金城出版社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该社正与中影签约协议中,高瑞沣出版的仅仅是导演手记和电影花絮,小说则超出了中影授权范围。

  两版本称纯属巧合

  “与电影同名纯属巧合,我们并不想搭电影的风,对于这种做法也并不认可。”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余天宝告诉记者。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寇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两家出版社在今年三四月间也推出了名为《建党伟业》的图书。

  据解放军出版社版《建党伟业》的责编余天宝介绍,该书早在今年年初就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选题备案,定名为《建党伟业》。当时,电影用的名字是《建党大业》,为了避免借电影炒作之嫌,出版社特意改成了《建党伟业》,没想到后来电影改名了。记者看到,在该书腰封及封面上确实未有任何“电影”等字眼。余天宝给记者发了一份党史专家阅读该书稿的意见,其中提到“该书本身是纪实文学作品,但总体上来说基本符合建党时期历史概况。书稿资料翔实,描写生动,有可读性。书稿利用了许多新史料”。余天宝说:“出版社是极力回避借电影炒作的。”

  寇昭则被媒体问了多次关于“借势电影”的问题,对于网络书店和有些媒体的宣传语中加上“比电影更好看、更真实、更高清的历史”这句话,寇昭连连喊冤,其实书封上并没有这句话,这可能是经销商的营销手法。寇昭说,这本书今年4月上市,年初已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选题备案。取《建党伟业》之名,是因为2010年“七一”时,他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看到有个专题叫“建党伟业”,觉得不错,就用在了书名上。电影那时还叫《建党大业》,他也是想避开重名炒作之嫌。但后来电影改名了,居然和书名一样,“这是种巧合”。该书作者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珊珍,为了证明该书的可读性、权威性,寇昭在电话里向记者历数了目前数十家正在连载人民日报出版社版《建党伟业》的都市报、党报。

  记者手记

  “跟风”莫如“练内功”

  “跟风”书本无可厚非,跟得快、跟得有新意、跟得好可以闯出一片天;“跟风”书也并不完全是一文不值,有的对热点进行了深度的、独辟蹊径的解读,也是有其价值的。但是,怕就怕那些低劣的“跟风”书,只是在包装上、营销上搞噱头,内容则是东拼西凑,就为搭上“炒作”的车。这种粗制滥造之作,有的不仅牵涉到版权问题惹上官司,更扰乱了图书市场的出版秩序,也让读者对出版社更加失望。虽然,出版社已经转制为企业,必须要“讲利益”,但是“跟风”导致的诚信缺失会危及整个出版业。坚守出版人的社会责任追求,并不意味要通过妥协来缓解市场化带来的压力,这只会加剧出版市场的混乱程度。相反,当“练好内功”,做出被读者认可的好书,才能增强竞争力,带来更长久的经济效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