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诗人研讨:诗歌与时代紧密相连

2011年06月20日 20: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诗刊社与中共浙江永嘉县委、永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青春回眸”诗会暨首届“中国楠溪江诗会”日前在楠溪江畔举行。一些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登上诗坛的诗人们以亲历者、在场者的身份,谈论时代波澜壮阔的变化,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他们提供的经验与感受,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特别的意义。

  诗歌始终和时代紧密相连

  “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继“青春诗会”创办30年后打造的又一诗歌品牌活动。诗会邀请在诗歌道路上多年跋涉的诗人和诗评家,其中大部分是“青春诗会”的参与者,有些诗人虽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他们的诗歌同样见证着时代的变化,是活跃在当下的实力派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说:“我们想以这种方式给中国诗坛和读者一个丰富的呈现。站在一个高层面上回顾时代与历史,梳理走过的诗歌道路,我们看到诗歌始终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我们每个人的诗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的痕迹和烙印,所以我说诗应该和时代相称,充满社会变革的力量。”

  诗人西川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这一点。历史的分量会作用于我们的写作,使我们的写作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因此,现在回眸的不仅是个人的变化,也是回眸整个中国的变化。

  诗人柯平以自己的写作经历谈到,1980年,他根据报上一则市长的女儿爱上了工人的新闻,创作了《市长,我爱上了你的女儿》,作品在《诗刊》发表,很快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也由此鼓舞和推动他写出许多工业题材的诗歌。诗评家唐晓渡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新诗自身发展的历史以及每个诗人写作的历史,构成了一个互为前景和互为背景的关系。

  诗人欧阳江河满怀希望地说:“中国历来就是诗歌大国。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盛世时代,我们应该用诗歌的方式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集中呈现出来,向全世界作出独有的文化阐释。”

  清醒面对时代的挑战

  当下现实也对我们的诗歌创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多元化,“浅阅读”趋向变得更加凸显,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日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诗歌如何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抉择。

  欧阳江河说,现在的写作赶上一个转折时代,表现之一就是物质形态写作向网络电子化、信息化、虚拟化转变。在纸媒转向电子文本后,连写的文本也省略掉了,只有“敲”出来的文本。要知道,思想是有痕迹的,如果没有了写作时的手感,而只会敲打、选择、保留等,连修改的痕迹都找不到,这可以说在改变着写作的性质,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创作。

  诗人商震也建议诗人们多用笔去写作。因为汉字里包含着很多本民族的审美符号,汉字里有很多诗人们要挖掘、要体会、能产生顿悟的诗意,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如果一个诗人离开了手写,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情感的大背景、缺少了缓慢沉淀下来的思想,会影响到诗歌的质地。

  写作的当代性

  会上,诗人们就诗歌写作的当代性展开了讨论。

  诗人林雪认为,有时发展是需要一些障碍的,诗歌创作也是如此。种种困难对于我们的创作形成了压力,但我们要善于把它们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征服和超越。面对新的生活,在现实的变化当中,诗歌写作应该寻找新的发展可能,积极探索,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诗歌文本,诗人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力量。

  诗人陈东东说,写作实际上是在当下与未来间建立一种对话的关系。写作者所面对的读者可能是一个未来的人,诗人的内心需要有一个未来的定位,不拘囿现实之中。

  在诗人大卫看来,最好的诗歌总是朴素的,应该是回归体现本真的大美,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你有多少精神上的东西,自己就有多大的力量。

  诗人阳飏说,诗歌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诗歌,生命中才有了轻与重的分量,有了飞翔与散步的选择,有了对于成熟的渴望。

  参加“青春回眸诗会”的诗人,全都交上了他们的新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在诗坛驰骋多年、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诗人,无一例外地在其作品中呈现出求新求变的自觉。如西川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度介入、林雪对地域生活的丰富呈现、欧阳江河对当下生活的形而上哲思等等,无不敏锐地注视着时代的变化,以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反映出当代人真实的生存图景。李小雨说,现在诗歌活动在全国大量开展,诗歌不再是小圈子里的艺术行为,而是全社会全民族所关注的活动,它证明了诗歌从来没有远离过现实生活,远离过生活中的人。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诗歌使我们在现实的喧嚣中,重新反观自身,对自我和世界有一个重新认识,让人类的心灵之光不至于在世界的丛林中迷失方向。

  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诗刊》副主编冯秋子以及马叙、杨大力、漫天鸿、杨志学等也参加了诗会活动。(江 湖 唐 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