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先勇吁建昆曲剧院 称青春版《牡丹亭》未盈利

2011年06月22日 14: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春版《牡丹亭》将迎来200场 新版《玉簪记》年底二轮演出

  “今年12月,青春版《牡丹亭》将在国家大剧院演第200场,但它并没有盈利。现有的制度设计使它不可能挣钱。中国连一个演昆曲的标准剧院都没有。我已经呼吁了好多年了。”前晚,自称“昆曲义工”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已经74岁高龄的他说,昆曲入选“非遗”项目十年了,但人才培养不足是大危机.

  ■新版《玉簪记》为推广昆曲新美学

  今年12月,作为国家大剧院“大雅之美·昆曲系列”演出项目,青春版《牡丹亭》将演出第200场,而新版《玉簪记》也将演出两场。这两部作品,白先勇都是总制作人。而新版《玉簪记》的创作心得及剧本,收入《云心水心玉簪记》一书中,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通过出版相关书籍,白先勇直言,“我想推广一套理念,也就是昆曲新美学。比如《玉簪记》,就有书法、水墨画和古琴等中国文化最古典的元素,其实它们和昆曲是一个文化符号,都属于线条文化。而在制作上,开放的歌剧院舞台,电脑控制灯光,在演出方式上跟进新形势。”

  与青春版《牡丹亭》连演三场共九小时相比,新版《玉簪记》才两个多小时。白先勇说,“就像做了一个交响乐,试一试室内乐。虽然它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但挑战更大。因为它很经典,川剧、京剧、粤剧都在演。我们要做出新意、引人入胜不简单。一生一旦的故事,对演员的功力挑战很大。俞玖林和沈丰英都说六折戏演到底,比《牡丹亭》还累。”

  此外,白先勇还表示,新版《玉簪记》在原作基础上有大改动,是要回归雅部传统,“所以第一出就是《投庵》,用了一个宗教仪式。”

  ■不能听任昆曲到市场中去竞争

  青春版《牡丹亭》推出后,广受欢迎,全国和海外演出近200场;而新版《玉簪记》已经演出十八场,明年计划海外演出。白先勇制作的这两部昆曲作品,都由苏州昆剧院承担演出。不过,虽然青春版《牡丹亭》大火,但他说并不挣钱。

  白先勇说,“现有的制度设计下,它不可能挣钱的。我们没有专属剧院,是跑码头似的演出,去除演员的差旅费、剧场场租,卖光了票也难打平。我们往往跟演艺公司合作,钱他们挣了些。”他直言,“现在中国没有一个昆曲专属标准剧院,连苏州昆剧院也没有。我呼吁了好多年,建议在苏州建一个剧院,主攻旅游演出市场,但没有下文。”

  一方面,白先勇说,“要是上海、北京或苏州有一个昆曲专属标准剧院就好了”;而另一方面,他又表示,“我的态度很鲜明,不能听任昆曲到市场中去竞争,因为它不是商品。我们要像文物一样地保护它。”

  在他看来,昆曲就应该由国家养起来,“像日本养能剧的演员、英国养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员。而且西方还有基金会支持。但我们没有。”

  有意味的是,白先勇2009在北京大学推出的昆曲传承计划,赞助方是可口可乐公司,而且赞助了五年。

  ■十年“非遗”昆曲人才是大危机

  记者问白先勇,昆曲入选“非遗”项目十年,有哪些变与不变?他有太多话要说,尤其提出,人才不足是大危机。“我们没有大量培养接班的青年演员。老师傅们都退休了,还没有好好发挥他们的余热。得快点让他们把绝活儿传下来。”

  但现实是,“老师傅们还不见得有安稳的生活条件。而昆曲演员的薪酬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有人说十年前昆曲从业者有800人,十年后,还是800人,但白先勇更悲观,“现在应该更少”。所以他呼吁,“应该把老师傅们集中,给予好的生活条件,安心到全国选拔尖的苗子,拜师后手把手地教,教完后让演员巡演。而这要政府来做,要有心人来做。”

  昆曲的传承发展困难重重,白先勇有些无奈,“我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不时有难以承受之重。我常常觉得累,做了八年了,我常想退休。”

  ■文/本报记者 张玉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