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沈派传人张一平:楚剧生命力还很旺盛(图)

2011年06月22日 15:44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一平,武汉楚剧院一级演员。1959年在楚剧大师沈云陔大弟子罗玉华门下学艺;1964年始亲聆沈老教诲,学演一批楚剧沈派剧目;1993年《养命的儿子》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其个人因主演秀秀荣获“文华表演奖”;1997年因《穆桂英休夫》荣获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首届曹禺奖”;2000年因《你是一条河》中荣获“第八届中国人

  沈派传人张一平:楚剧生命力还很旺盛

  采访“非遗”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楚剧沈派传人张一平颇为不易,现年63岁的张一平在北京女儿家安享晚年,昨日她在京接受了电话专访。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楚剧是通俗的平民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生活靠得很近,湖北观众喜爱看,现在生命力还很旺盛,楚剧还有市场。

  沈派注重刻画人物

  楚剧形成于黄陂、孝感一带,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由原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命名,改称楚剧,现有剧目约500余台,其中《葛麻》在全国颇具影响。张一平介绍,楚剧很生活化,演小人物的戏比较多像长工、农民、商人,不像京、汉剧演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沈派再传弟子,张一平领略了用戏曲程式刻画人物见长的沈派艺术精髓,她认为:“沈老用假声唱,沈派注重刻画人物的鲜明性,剧目不是表演程式性,台风大气,沈云陔塑造了与众不同的各种各样舞台形象,表演细腻有深度,艺术上高雅大派。”

  每次下乡演出仍爆满

  张一平表示,楚剧是年轻剧种,家底不厚实,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取长补短。让她欣慰的是现在楚剧的演出场次和获奖都不错,学生也一拨拨地在成长,这也是楚剧蓬勃发展的基础。现在虽然楚剧市场在萎缩,戏曲观众老化,但每次下乡演出仍爆满。她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她帮学生排了《哑女告状》,乡下演出遇下雨下雪天,观众不愿走,“观众不走,下刀子也得演。《哑女告状》就从头演到尾。”张一平原学刀马旦,后来恩师罗玉华注意她的全面性,从沈派表演艺术入手,塑造了很多土俗和高雅的人物形象,捕捉人物深度,表现人物微妙心态,观众喜欢她,现在不唱也要见个面。退休后,她履行传承义务,将沈派剧目传承给一批青年演员如万琼、夏青玲、李敏慧、沈丹、邓雅倩等,帮她们排了《送友》、《夜梦官戴》等戏,也辅导业余戏曲爱好者排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