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家吴思敬:诗人要有责任有担当

2011年06月23日 09:32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诗人要有责任有担当

  ——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吴思敬

  记者 史晓琪

  “来到河南,我看到了‘中原诗群’对人文精神、诗歌品质以及文学阵地的坚守。当下的河南诗歌比较繁荣,是中国诗歌的缩影。可以说,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开局不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吴思敬对诗歌的未来充满信心。

  吴思敬说,进入新世纪以后,诗人们看清了这个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他们虽然知道诗人头上的光环已不再耀眼,也很难像舒婷、北岛一样成为众人偶像,辛辛苦苦也可能最终无名无利,但依然无怨无悔地去圆心中的诗歌梦。写诗对于诗人来说,成了精神需要、生命需要。于是,诗人回归到了面对自我的纯粹的写作状态——与自身和生命对话。这其实是一种最佳创作状态,最有可能出好作品。

  世纪初的文坛还出现了一种现象:诗歌对社会底层的关注,比如对农民、农民工、黑煤窑、黑砖窑的关注,这种“底层写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精神。对此,吴思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种题材的诗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悲惨事件的展现,因为如果仅仅是展现,不需要诗歌这种体裁,其他表现方式如新闻报道、报告文学可能会做得更好。诗歌,除了展现,还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升华、去想象。他认为,诗人的“仰望天空”与“俯视大地”并不矛盾,诗人要以和世间不平事相对抗的姿态,和政治家、哲学家一起对时代负责。

  如今的网络诗歌很多,已成为诗坛不容忽视的一分子。吴思敬说,网络有其两面性,在推出一批优秀诗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诗歌写作的门槛和难度,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诗,为此导致了批评、混战甚至谩骂,这种现象很不好。希望诗人多关注诗歌创作本身,多出精品佳作。

  吴思敬说,河南诗歌有深厚的积淀和优良的传统。这次来河南,亲眼看到了河南诗人对诗歌阵地的坚守,感受到了他们能耐得住寂寞的品质。这些,正是诗歌的希望所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