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左太北忆父亲左权:为抗日需要 可以放弃女儿(3)

2011年06月29日 07:4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左太北忆父亲左权:为抗日需要可以放弃女儿(3)
图:左权之女左太北。曹海鹏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殉国前三天:为了抗日需要,可以放弃女儿

  就在左权牺牲的前三天,他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地按情理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左太北说:“母亲刘志兰比父亲小12岁,他们是1939年4月16日结婚的。这段姻缘,朱德总司令是牵线红娘。”

  34岁的左权孑然一身,让朱德总司令念念不忘他的终身大事。1939年2月,一个中央代表团来到晋东南巡视。在随后召开的晋东南妇女代表大会上,一个面目清秀、皮肤白皙的年轻姑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她代表中央妇委讲话,思维敏捷、举止大方。这个姑娘就是刘志兰。

  刘志兰生长在北平,曾和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一起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读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她一直以来自视甚高,在与左权结婚之前从未谈过恋爱。左太北说:“我妈妈和她的六个姐妹个个如花似玉,被誉为七仙女。”在延安,刘志兰曾与浦安修、叶群并称“延安三美”。

  刘志兰的演讲引起了台下朱德夫人康克清的注意。朱德特此找到刘志兰,向她介绍左权:“这事不用考虑啦!我看你二人彼此都不会有意见。左副参谋长就等着你的回话。”随后又笑着补充道:“打仗,我是总司令,你听我的;找对象,你是总司令,我听你的。不要以为是总司令当介绍人,就委屈求‘权’了。”

  22岁的刘志兰毫无思想准备,但这并不影响这对相差12岁的夫妻的感情。

  婚后不久,刘志兰怀孕了,早期反应很厉害。当时她住在北方局妇委,左权每天傍晚都利用休息时间骑马从总部驻地去看她,持续两个多月。

  1940年5月27日,左太北出生在武乡县土河村的八路军总部和平卫生医院。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拉开序幕,左权考虑再三,决定让刘志兰带着女儿去延安。临行前,细心的左权为减轻刘志兰路途中的负担,并让女儿睡得舒服一些,请当地木匠做一个小木箱。他又请来摄影师,抱着爱女和妻子合影留念。左太北感慨地说:“当时我只有三个月大,我是看着这张全家福长大的,这也是我和爸爸仅有的两张合影之一。”

  左权一个月仅5元津贴,还有抽烟的习惯,但只要有机会,他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给妻子带去,带去的还有给女儿的战利品:一瓶鱼肝油丸、一包饼干、一袋糖果……

  左权与刘志兰结婚之初,刘志兰曾颇有情绪,作为一个有着极高抗日热情的学生,她本想来到抗日前线能有一番作为,没想到生活几乎被家务和孩子所占据。年轻妻子的任性,早已被沉默寡言的左权觉察在心,他从没有为此出言相责,而是诉说着对妻子的想念和对孩子的疼爱。

  1940年12月23日晚,左权在家书中挂念着冬日里的延安。他写道:“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爸爸对所有事都是深思熟虑的,可以想见,他在指挥作战的间隙一直在考虑我的问题。这就是,必要的时候,准备把他的孩子也献出去。为了革命,他把自己最珍惜的一切都奉献了。”左太北说。

  刘志兰从叶群那里得知左权牺牲的传闻后,25岁的她差点儿晕倒,他们的孩子才刚满两岁啊,她一直不愿相信这是事实。

  1942年7月3日,刘志兰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怀念亡夫的文章:“虽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但我不愿去相信,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并愿以二十年的生命换得你的生存,或者是重伤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这虔诚的期望终于成为绝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