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谣音乐的新出路:未来靠版权?

2011年06月29日 15: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6年,围绕着民谣歌手万晓利的两个事件,开启了校园民谣以后的一个民谣新时代。地铁站的大幅广告照,颁奖礼的红地毯都出现了万晓利的身影。“怒爱万晓利”成为京城民谣迷的口头禅。以万晓利、苏阳以及周云蓬、李志为代表的民谣音乐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民谣音乐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被贴上掺杂着市井、民歌、特立独行的标签。

  在这之前,还被称为地下、小众的音乐类型,突然间获得飞速成长,新民谣的势头越来越猛。历经5年,越来越多的新型民谣开始通过小剧场、音乐节、话剧等形式与歌迷见面。更多来自社会底层的民谣音乐人崛起并摆脱了生存困境,互联网与媒体的介入唤起更多音乐人和歌迷对新民谣的关注。

  由于近几年传统唱片业大环境的恶化,原创音乐一直经历着被免费下载、版权得不到保护的生存瓶颈。这使得大量优秀音乐人流失,创造力几乎归零。好在有类似摩登天空、飞行者唱片和十三月唱片这样的新型唱片公司,让原创音乐人更好地表达了自己,也实现了音乐“自救”的趋势,与正在腐烂衰败的传统唱片经营模式说再见。

  “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将民谣音乐人聚集在一起,以独立且辨识度极高的音乐风格回归现场演出,给了新民谣更好的传播和歌唱空间。因为民谣本身源于单纯,它既不需要有人来拔高,更不能被忽视。“民谣在路上”品牌就是为了在这个社会里寻找一种能够被延续的纯真。它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还有一种新民谣的声音,让你看见美好在路上。

  有人说以前靠唱片,现在靠演出,未来就靠版权。新媒体时代,音乐的生存空间应该建立在线上支付和版权环境的提升上。现场演出模式规模化、常态化后,下一步要思考产业的盈利模式。现场演出的门票收入与做音乐投入的资金相比如凤毛麟角,唯有在户外音乐节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开拓视频领域、品牌赞助等新的盈利模式,才能给予更多好的民谣音乐生存与成长空间。卢中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