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亢慕义斋”求真理

2011年06月29日 16:5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亢慕义斋”求真理
李大钊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每天,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人群。人们抱着敬仰之情缅怀这位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的先行者。在中国酝酿成立共产党,是从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的。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出现了共产党的小团体,北京的共产党小组就是由李大钊主导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登陆中国

  共产党组织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分不开的。早在十月革命前在中国已经有人介绍马克思主义了,但当时仅仅是在介绍一种学说而已。十月革命胜利后,那些正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俄国,从此作为革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是李大钊。他在十月革命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向中国人介绍布尔什维克主义,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斗争方向。五四运动后,北京新成立了许多社团,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各种思潮竞相奔涌。虽然这些刊物多是主张改良主义的,但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讨论和马列著作的译文,也是这些刊物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由此在北京地区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亢慕义斋”求真理

  为了更加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与邓中夏、高君宇等人经过多次酝酿和讨论,决定组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名叫“马克斯(即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其宗旨是“以研究关于马克斯派的著述为目的”,“对于马克斯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都可以做本会底会员”。最初这个研究会是秘密成立的,1921年11月17日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登出成立启事,对外公开。李大钊是研究会顾问。研究会成立后找蔡元培校长要了两间屋子做活动场所,一间当办公室,一间当图书室。他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亢慕义斋”,也就是共产主义小室的意思。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会员们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中外文著作,集资专门建立了收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会员分小组进行专题研究,然后集中开会进行讨论。他们约请著名学者和教授定期进行学术演讲。李大钊就曾做过多次演讲,内容有唯物史观、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同时会员们还定期举行讲座会和不定期的辩论会,以扩大影响和宣传。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有不少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威金斯基来华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威金斯基一行数人来华,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并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他们先到北京,经人介绍会见了李大钊,受到热烈的欢迎。在初步了解了中国的许多情况后,威金斯基表示北京的先进知识分子应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并明确表示了以下两点意思:其一,要有革命需要的人才;其二,当务之急是建党后加入共产国际。

  为了进一步商洽在中国的建党工作,李大钊把他们介绍给在上海的陈独秀。这时,李大钊开始认识到,在中国仅仅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筹建无产阶级政党。他明确指出:中国“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共产党。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小组建立。8月底,张国焘从上海回到北京,将在上海与陈独秀谈论的有关建党的主张和计划告知李大钊,李大钊表示北京应该一致进行。9月中旬,张申府到上海同陈独秀进一步商谈建党工作。9月下旬,张申府回到北京,把他同陈独秀研究建党问题的情况告诉了李大钊,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成立党组织,发展党员。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在北大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将北京共产党小组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进一步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小组成员积极搜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同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潮进行了论战。他们还通过出版工人通俗读物、举办劳动补习学校、组织工会等方式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1920年11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成立。作为党的助手和预备学校,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北京党小组努力帮助各地开展工作,建立党、团组织。北京党小组的帮助对于各地开展工作、建立革命组织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图文/北京市档案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