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末路“辫帅”张勋鏖战金陵

2011年06月29日 17:1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末路“辫帅”张勋鏖战金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勋 末路“辫帅” 鏖战金陵

  1911年9月,57岁的职业军人张勋调任江南提督,管辖江苏、安徽两省军队,共18营兵丁。张勋是江西奉新人,孤儿出身,能成就这一番伟业,靠的是恩人们的关照和浩荡皇恩,忠诚是他的品格。

  一城三军

  除了张勋兵外,当时南京城内还驻有两支大清武装力量:其一是江宁将军铁良统率的旗营,粮饷虚耗,军纪败坏,战斗力低下;其二是由统制(师长)徐绍祯率领的新军两协(旅),直属两江总督张人骏指挥。

  提督张勋、统制徐绍祯与将军铁良,三方在事权上没有隶属关系,营规制度和饷银待遇都不一样,三军之间从将领到官兵,矛盾重重,摩擦不断。

  10月10日,驻守武昌的新军发动起义,消息传来,刚刚上任一个月的江南提督张勋立即向朝廷请缨,他要率部驰援湖北,打压叛乱的新军。慌乱的朝廷显然更看重正在“垂钓洹上”的袁世凯,立即任命袁为湖广总督,率北洋大军开赴湖北。朝廷劝慰张勋留在南京维持局面。

  武昌首义的破坏力,超乎清廷想象,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眼见着大清帝国散了架。南京城内一片混乱,国内政治大气候和南京政治小气候都如一团迷雾,张、铁、徐三派力量都在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

  徐绍祯号称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虽曾得光绪、慈禧宠信,内心却认同革命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激烈主张,暗中保护遭清廷通缉的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后,徐绍祯马上动员他的上司、总督张人骏宣布江苏独立。

  徐绍祯同时还想争取张勋反正。他在南京后湖(今玄武湖)的五角亭设宴,请张勋出席。张勋带了二百亲兵前往,席间徐张二人话不投机,各自一声号令,部下们互相拔枪对峙。多亏了同席的张謇劝解,才没有造成火并事件。

  张人骏并不同情革命,他很想趁机宣布独立,以图自保。为此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张人骏知道徐绍祯与革命党的密切关系,为防内患,突然下令把徐部调出南京城,开往40里外驻防。此举等于将驻守南京内城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张勋。战术家张勋显示出过硬的军事判断力,迅速抓住战机,马上率江防军大部过江入城,战略态势由被动转为主动。第二件,张人骏作为南京城内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召张勋、铁良前来商讨对策。在这一场关乎南京、江苏命运的大讨论中,张勋表现突出。陈三立在后来的“张忠武公墓志铭”中这样描述:“公后至,帕首佩两枪,骤举其一,向诸人叱曰:敢有异议者,视以贼,当诛!”

  一战告捷

  张勋提枪大吼向末路清廷表忠心的同时,南京城内的督署卫队营和巡防营已经与革命党人秘密约定:在11月9日夜间共同起事,与徐绍祯的第九镇里应外合,同时发兵攻打南京城。

  11月9日晚,徐绍祯派一个混成协(旅),兵分三路,由秣陵关急驰南京,当晚十时到达雨花台,从三面包围了张勋的江防军阵地。

  江防军指挥官是统领张文生,军事经验丰富,被包围之后并未乱了阵角,据守阵地,静待徐军冲锋。等对方冲锋到阵前的时候,突然集中炮火正面轰击,机关枪从两侧扫射,两三小时内,徐军的三千余人伤亡过半。战至凌晨,徐军退至曹家桥,江防军另一部出朝阳门追击徐军,又杀伤了数百人。徐军一路败退至秣陵关,官兵损耗大半,士气全无,一路狂奔,退到了高资、龙潭一带。

  徐绍祯在城外围攻雨花台的同时,苏良斌也按照约定指挥卫队营、巡防营共四百余人在城内对江防军发起攻击。张勋事前已经得到密报,紧急把驻扎浦口的五个营调进城里,四百名起义军尚未逼进江防军大营,就被早有部署的江防军迎面截击,当时就死伤过半,残部四散逃命,潜入民宅。

  革命党和新军的里应外合彻底失败,大获全胜的张勋下令全城戒严,江防军挨户搜查革命党和起义军:凡剪发、悬白旗、携白旗者,格杀勿论。

  这是百年来南京遭遇的第一次屠城事件。时人回忆,当时辫子兵在城内横冲直撞,“壮丁、学生多有剪发辫者,悉拘杀不赦。”辫子兵称之为“杀和尚头”,青年学生因之罹祸者近千。一时间南京城内哀声不断,各城门及一枝园、小营、下关一带尸横遍地,妇女被辫子兵强暴者也为数众多。

  一战南京,张勋指挥上万江防军张弛有度,得心应手;反观徐绍祯、苏良斌,则显得革命热血足够,军事技能稍低。

  再战败逃

  徐绍祯率残部退至镇江后,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吴淞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镇江都督林述庆等握有兵权的革命党人,都对徐绍祯给予大力支援,各自分派兵士,组成联军,由徐绍祯任总司令,以哀兵之势分四路合围南京。

  11月13日,联军先锋部队将驻扎在乌龙山的江防军一部击溃。得到乌龙山急报,张勋立调三个营兵力驰援,刚出城就得知乌龙山已经失守,紧急转往幕府山,试图据险扼守,拦住联军先锋部队的进攻路线。先锋部队刚刚打了胜仗,兵锋正健,利用夜幕悄悄包围了幕府山,一个冲锋将三个营的江防军消灭大半,将幕府山一举拿下。

  张勋得知幕府山失守,再派两个营反攻幕府山,无奈战机已失,激战一昼夜,幕府山仍在联军控制之下。

  两军先锋部队血战幕府山的同时,徐绍祯亲率联军精锐部队攻击江防军的重要据点孝陵卫,此处由张勋的得力干将王有宏率部据守。王有宏是记名的提督,朝廷赏穿黄马褂,他将此视为莫大的荣幸,战阵上也不愿脱下。徐部猛攻两昼夜,仍未有进展,渐显疲态。王有宏有些轻敌,亲自跨上战马,率队反击。可能鲜艳的黄马褂实在是太显眼了,联军士兵一排子弹射来,百余发子弹全打到了黄马褂里面的王有宏身上。消灭了敌军主将,联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占了孝陵卫。张勋闻听王有宏阵亡,发誓报复。

  拿下孝陵卫后,徐绍祯组织敢死队员强攻紫金山天保城。天保城雄居南京城外,联军敢死队经两个昼夜的集团冲锋,一拨倒下再上一拨,终于在守军子弹打光了之后,占领天保城。

  识时务的张帅知道大势已去,遂于12月2日夜半时分,率卫队营出南京北门,带着从府库搬出来的80万银元,经浦口渡江,沿津浦线北上,直奔徐州。

  此后张勋的部队在徐兖一带断断续续待了6年,后被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任命为长江巡阅使的张勋和他的兵丁们,一直保留着脑后的那根辫子。6年后,也就是1917年的6月7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的张勋从徐州登上专列,率部北上,他要去曾经沐浴过浩荡皇恩的北京城,上演一出复辟大戏。

  张勋(1854-1923)

  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时被江浙联军战败赶出南京,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

  ■ 评价

  孙中山:虽以为敌未尝不敬

  1917年,孙中山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称:“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 张勋挽联

  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章士钊

  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欧阳武

  江西只有两个人:不幸李烈钧败亡!更不幸这位大帅亡矣!这怎么得了啊;

  在下要问一椿事:是从前清朝好呢?倒还是活在民国好呢?伊恐怕难说吧?─王雨辰

  本版撰文 孙献涛

  新京报系列插图/鲁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