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军事摄影家孟昭瑞:用镜头记录新中国成长(图)

2011年07月01日 10:1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孟昭瑞

  1930年8月出生,著名军事摄影家,62年党龄。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研究员、高级记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60多年来,我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革命的摄影工作者。歌颂时代,记录历史。这也是我从事革命摄影工作的永恒主题。祝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81岁的军事摄影家孟昭瑞在建党90周年之际,回首自己记者生涯的感悟。1946年参加革命的孟昭瑞,用他的镜头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发展。

  1949:拍北平入城式

  1949年,孟昭瑞拍了很多大事件,北平入城式,政协会议以及开国大典。接下来的四年里,孟昭瑞先后十多次赴朝,拍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生与死之间捕捉画面。

  1953年,孟昭瑞所在的报社开辟了专栏《伟大的祖国》,报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恢复国民经济和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上鞍山,下本溪,去大同,到长春,孟昭瑞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鞍钢的扩建恢复生产。

  孟昭瑞拍摄了当时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自动炼铁炉投产,拍摄了鞍钢第一炉铁水出炉。当时介绍鞍钢时,说年产的钢渣可以铺一条从长春到广州的铁路,亲眼看到鞍钢恢复生产,让刚从朝鲜回来的孟昭瑞激动不已。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孟昭瑞,更深知国家富强的意义,“志愿军战斗的坚强意志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的武器和美军一样,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

  鞍钢生产出来的钢轨,很快就用于铁路建设,填补了以前无法生产铁轨的空白。一个个工业成就,不仅让曾经千疮百孔的国家重生,而且也实实在在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1956:解放牌大卡上路

  1956年,孟昭瑞采访了一汽研制三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他清楚地记得,在解放大卡车面世前,马路上的汽车很少,而1956年以后,全国各地都有了解放大卡车的身影,不仅搞运输支援工业建设,而且成为老百姓的出行代步工具。1957年,孟昭瑞去延安采访,当地跑长途的车辆就是解放大卡车,有售票员卖票,乘客就或坐或站在车斗里,虽然条件一般,但坐上国产卡车,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孟昭瑞第11次拍摄国庆阅兵。这次阅兵给孟昭瑞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不少新式武器国产化。以前的10次阅兵,包括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武器是“万国牌”。1959年的阅兵式上,59式坦克首次亮相,拉开了中国自制武器的序幕。

  1958:300日夜不着家

  火箭公社、万头猪场,50年代末的大跃进,孟昭瑞感受到了浮夸风的危害。他在万头猪场采访时,猪场宣称猪肉随便吃,来参观的人于是三顿随便吃肉,万头猪场很快就吃光了。

  大跃进时还喊出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口号,孟昭瑞说,虽然这是句口号,但确实显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的干劲使不完,“每个人把一天当作一年来过,肯定是有的。”孟昭瑞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在外采访,平时也没时间照顾,1958年的近300个日夜,孟昭瑞是在外地采访度过的。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注定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晨报首席记者 王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