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人可为赵本山立传? 谁来监督传记诚信指数?

2011年07月04日 15:29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了一本《企业家赵本山》,其中对赵本山发家史的描述极尽细致。乍一看还会以为作者必是赵本山心腹。然而,此书的作者张震阳和宋守山却从没见过赵本山,赵本山也没听说过这两个人。都没采访过我,怎么能出我的书呢?最近,赵本山将浙江人民社等告上法庭,并索赔205万元。然而记者了解到,赵本山要想完全胜诉的可能性不大。名人传记拼凑乱局,也随此浮出水面。本报记者 郦亮

  人人皆可为赵本山立传?

  对《企业家赵本山》这本书,赵本山愤怒的就是亮点:其一,写赵本山的书,却没采访过赵本山,还满篇都是“赵本山说”,让人误以为这是经过了官方授权。其二,既然未经授权,那就应该小心行事,书中竟还出言不逊,多次出现“你看,你看,那张低俗的脸”、“赵本山卖脸”的描述。这让赵本山忍不住拍案而起。

  面对赵本山指控,浙江人民出版社觉得很冤枉。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该社编辑表示,他们根本没想到赵本山会这么愤怒,因为他们出书只是出于对赵本山的敬意,想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赵本山是怎么成功的。难道帮忙做宣传还有错吗?

  不过,这次赵本山确实有点反应过头了。上海知识产权律师孔庆德对本报记者表示,“为赵本山写传记,这是所有人的自由。因为写传记并不需要经过传主的同意。作者只要可以收集到传主的资料,挖掘出一些细节,并且确保这些资料属实,那他完全可以为传主写一部传记。”孔庆德还强调,“如果一定要授权的话,那现在谁还敢写那些古代名人的传记呢?”

  名人传记多为拼凑之作?

  按照孔律师的说法,赵本山要想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可能很难了,唯一有希望的是“名誉权”,但是仅凭一两句“赵本山卖脸”就认定是侵犯名誉显然也不现实。所以他的胜算的可能性并不大。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家赵本山》的情况还与《印象中国:张艺谋传》很不同,后者大曝张艺谋的隐私,触犯众怒,最后张艺谋还以“隐私权”胜诉的。

  不过问题的症结是,法律给了人们为别人立传的自由,却有人大钻这个空子,以至于名人传记拼凑之风盛行。本报记者就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的刘德华传记就有十几种,没有一种是刘德华本人授权的。这本也无可厚非,只要写出刘德华经历的特色和亮点便行。可有作者偏偏没有写作的诚意。记者曾采访过《刘德华画传》的作者。此人自称刘德华拥趸,没有见过刘德华,却还大言不惭地坦言,书里所有描述均来自图书馆和平时的新闻报道,“我们有一个工作室,专门负责收集资料,然后写成文字,整理成传记。”《企业家赵本山》也是一部典型的拼凑之作。据记者了解,该书的文字内容由深圳市一家公司提供,张震阳和宋守山是这家公司的签约作者,便被请来“攒书”。现在的传记作者,已到了连寻找收集资料的诚意也没有的地步了。

  谁来监督传记诚信指数?

  当为名人立传不需要经过传主授权,而东拼西凑又成为普遍的立传方式,如此名人传记,难免信誉扫地。任何一部传记都应以可信立身,但是记者看到如现在市面上有关阿里巴巴老板马云的十几本传记中,有关他的创业经历的描述就大相径庭,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想当年,罗曼·罗兰写《列夫·托尔斯泰传》时,不仅阅读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所有著作,还阅读了当时能找到的大部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判断。而现在,中国传记世界里,都只剩下了些不可信的东西。

  法律不管,作者又不自律,名人传记的诚信正在滑向深渊。一位资深出版人向记者表示,在大家都不管的情况下,出版社应该承担起“最后防线”的角色,出版社的编辑应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核实,而不是像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样,眼看“加州理工博士”的虚名付梓成书。“现在很多作者利欲熏心,制造一些文化垃圾,但如果我们的出版社也同样利欲熏心,让这些文化垃圾得以上架与观众见面,那实在是一种犯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