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东评“十大新发现” 现存最早铁路桥被列为文物

2011年07月06日 08:5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东评“十大新发现”现存最早铁路桥被列为文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广东评“十大新发现”

  广东现存最早铁路桥被列为文物

  广东省文物局近日评选出“十大新发现”,昨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这一信息,它们全部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

  据了解,今年6月,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得到了国家普查办和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的最终确认,其中普查新发现数量为2.7万余处,省文物局邀请专家将其中最为突出的发现评选为“十大新发现”。

  省文物局局长苏桂芬昨日透露,广东省此次普查的成果十分显著,普查出新的文物数量位列全国第七。不可移动文物从这次普查前的1万多处增至3.7万多处,说明广东文化遗产很丰富。

  跟随文物专家和考古队员的脚步,广东有哪些新的重要文物被发现?南方日报记者率先进行了披露。

  亮点一:文物爱好者意外发现明清窑址

  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广东开展以来,新发现的文物线索不仅来源于专业考古队员的田野调查,也有一些来自普通文物爱好者的偶然发现。省考古所文物专家曹劲告诉记者,一个文物爱好者偶然在一片田野发现了很多碎瓷片,他及时将这一线索反映给文物部门,结果经过两次发掘,发现了一处珍贵的遗址——— 清溪松岗村窑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告诉记者,清溪松岗村窑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是一个青花瓷窑址,位于珠三角的东莞,年代为明清时期,延续至民国。“大家都知道青花窑从江西景德镇起步,后来从福建漳州传入广东,广东大埔、饶平都有零星的青花窑址,之后又传到香港,在香港发现过大埔碗窑窑址,而东莞清溪松岗村窑址的发现,刚好是青花窑址发展线路中的重要一站。”

  此外,阳江市的通真岩岩画也是此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个亮点。在阳春通真岩北面崖壁上,以前发现过清光绪年间的岩刻“歌台暖响”,但此次经过复查,考古专家们又在岩刻上方发现了一个隐隐若现的达摩祖师画像。画中达摩祖师额头高广,双目炯然,正悠然坐于西归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

  邱立诚说,广东古代岩画一直非常少,而此次达摩岩画像的发现,为广东地区增添了新的文物种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亮点二:清末民初铁路桥见证百年铁路史

  “广东近现代历史丰富,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发现了不少珍贵的工业遗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说,始建于清末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以及兴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顺德糖厂遗址,被专家们一致评选为此次普查中广东的“十大新发现”。

  邱立诚告诉记者,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是广东省内现存最早的一个铁路桥,直到2007年3月,广深铁路四线石龙南桥建成通车,这个铁路桥才“功成身退”,废弃停运,现由武警把守。“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作为最早的粤港交通线上的枢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普查对文物的定义更新了,20世纪以后、能反映出民族工业或现代化工业特点的标志性建筑也被作为文化遗产登记下来。”邱立诚说,顺德糖厂遗址于是顺利被评选为“十大新发现”。

  据介绍,顺德糖厂是广东省最早的一批工业化制糖工厂,从上世纪30年代建厂到解放后,见证了广东糖业起步和发展的过程。“如今,这个糖厂的厂房基本结构仍保留完好,早期从捷克进口的机器虽已老化,但是部分仍能生产运作,是研究广东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珍贵文物。”它还有望申报为“国保”单位。

  此外,三处岭南风格浓郁的民居建筑也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客家围屋的代表——— 韶关市始兴县的长围村围屋、广东梅州的季立居,以及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近代广州民居——— 潘氏宅院。

  广东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

  点评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

  1.清溪松岗村窑址

  该窑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松岗村北部,年代为明清时期,延续至民国。分布范围较大。目前可见的遗迹有窑炉2座,均为龙窑。遗址中有大量废弃堆积,采集到大量的青花瓷器、青釉瓷器和褐釉瓷器残件。整个生产流程如取土、炼泥、制作、烧造以及附属建筑等均有遗迹保存,遗物丰富,产品质量较高,在广东目前所见的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

  2.邓邦蓖夫妇墓

  邓邦蓖夫妇墓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城,占地面积为88平方米。青石砌筑。墓园前有石柱围栏、墓门两侧石狮一对,咸丰元年地界碑各一通,中有石祭台一个;墓园中部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匾。坟包前有墓志铭碑二通,保存完整。这座夫妇墓构造奇特,是研究粤西地区埋葬习俗的珍贵实物例证,极具文物价值。

  3.通真岩岩画

  通真岩岩画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北面崖壁上,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早于清光绪年。因岩画下部被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歌台暖响”石刻打破。岩画宽0.8米,残高0.5米,墨绘线描佛教初祖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

  4.长围村围屋

  长围村围屋位于韶关市始兴县。由围楼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建于清代。围楼呈长方形,四层高15米。门楣“人文蔚起”,整座民居为河石瓦木构筑。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长围村围屋整组建筑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对研究清代客家民居建筑有重要价值。

  5.南沙村陈氏宗祠

  南沙村陈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南沙陈氏宗祠整座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精美,规模宏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保存较完整,总体布局巧妙,空间开合有序,保留了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建筑风格,对研究南宋时期北方移民南迁和北方文化的传播、研究珠三角历史和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6.黄沙塘高桥(见右图)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坦塘村。为清代四跨式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黄沙塘沥,全部用花岗岩石打制而成,桥面长21.57米,宽0.8米,桥高3.8米。黄沙塘高桥结构简单坚固,既省材省料,又便于排洪,造型简洁,且坚固实用。是研究岭南乡村古代石桥的重要实物资料。

  7.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位于东莞市石龙镇,横跨东江。1907年8月动工,1911年建成通车。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原为广九铁路单线铁路大桥,钢石木混凝土混合结构。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对广九铁路进行频繁轰炸,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钢梁杆多处中弹穿孔。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见证了广九铁路的发展历程和中国铁路修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8.潘氏宅院

  潘氏宅院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为龙溪潘氏私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714平方米。院内主楼居中巍然兀立,为西式混凝土结构两层楼房,带半地下室,折中主义风格。百叶门、木地板、铺地彩色瓷砖、彩色玻璃窗花保存完好。潘氏宅院是较早吸收西方建筑艺术,采用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建造的欧式洋楼,属优秀近现代建筑中的典型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9.季立居

  季立居坐落于梅州市梅江区。据资料记载,是1913年马六甲华侨应贤公返乡购地建成。季立居祖祠合一、古朴典雅,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敦亲睦邻、和谐的生活形态,对于研究梅州城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10.顺德糖厂

  顺德糖厂于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捷克斯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它见证了中国制糖行业史与广东近代工业发展史。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汪道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