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微雕艺术:玲珑世界里显身手(组图)

2011年07月07日 19:08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撰文 朱贝尔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其作品往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故被历称之为“绝技”。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艺术家用毕生的心血钻研微雕,他们在自己塑造的玲珑世界里显露身手、施展绝技。

  米粒大小别有洞天

  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上海石化唐洪亮耗时三年零二个月,用象牙雕刻了一套(100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彩色微雕邮票。在此之前,他在图书馆查找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又花了一年半时间画了一万七千多张草图(构思图),前后一共耗时5年。

  唐洪亮,6岁开始学画,12岁开始学习雕刻,从艺40多年,擅长在头发、米粒、象牙上微刻世界名人肖像。 1997年8月,他的作品参加由文化部在北京主办的 “中国艺术博览会”,引起轰动,数十万中外观众前来观看。其中一枚芝麻大的象牙微雕作品“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微雕了毛泽东彩色肖像和韶山图案,被文化部收为藏品。

  唐洪亮说,大型的雕刻可以借助很多现代工具,但微雕太微小,全靠手工操作。轻轻一刀刻下去,就会有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痕迹存在,不像在纸上画画,画错了,可以涂涂改改,修修补补。微雕中只要手稍微轻轻一抖,就完全报废了。这让唐洪亮在创作中体会到了酸甜苦辣。

  有一次他半夜里花了6个多小时,雕刻了一幅周恩来总理的肖像,即将完成时,楼下一辆汽车发出一声尖厉的鸣笛,惊吓中他发现自己的手微微一抖,再一看周恩来总理的肖像已经报废了,当时他的感觉心如刀绞。

  还有一次他拿了自己精心创作的一根“发刻”作品,想让医院的朋友用进口放大设备拍一张显微放大照片。但是那个朋友一个喷嚏,把这根头发丝吹到了地板上,于是,四五个人趴在地板上苦寻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

  为了减少报废概率,唐洪亮在每一次微雕前,都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纸上画了几十甚至几百遍,成竹在胸,当然下笔如有神了。

  唐洪亮体会到,微雕虽然微小,但同样可以在其上采用油画、水彩画以及控刻、细刻、甸填、滚揉、浸剥、刮压、滚花垒、断线转刻、深撬等几十种手法创造一种“独创”的美。

  普通的微雕只有二、三种颜色,而唐洪亮在小如米粒的微雕上最多可以用30种颜色。在长期的探索中,他偶然发现了用小老鼠的一根胡须做成的“独毛笔”涂色,远比自己曾经用过的工具效果更好,他的100个米粒大小的象牙片微雕作品也正是用这支他自己发明的“独毛笔”完成。

  明清家具掌上圆舞曲

  明清家具大家都见过,但是能够捧在掌心的明清家具,你见过吗?

  明清家具的特点是 “几塌有变,器具有成,位置有定。贵其精而变,简而载,巧而自然也”。能将明清家具雕得惟妙惟肖的,民间还真有其人。

  他,就是吴根华。

  走进了微雕艺术家吴根华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盛满珍宝的艺术殿堂。这些艺术雕刻有的精致耐看,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惟妙惟肖。

  微型雕刻家吴根华告诉笔者,“我曾将自己的微雕作品拍摄下来送去照相馆冲印,照相馆的工作人员惊叹,你的家该多大呀?可以容纳这么多红木家具?我笑了,我说我的明清家具仅手掌就可容纳。 ”

  吴根华的父亲是木匠,受父亲的影响,吴根华从小就喜欢雕刻,但他说他不是木匠,他创作时更注重材质的形、色与作品内涵的结合,而并非简单地做出个形状。吴根华近十年来参阅了大量的明清家具资料,并按照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及造型特点,选用二、三百年的明清家具残料,以1:10的比例制作了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床榻类、屏联类等微型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第一贵在用材,例如散发幽香的中药材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吴根华说:“第二讲究结构,特有的榫卯结构几乎不用胶水,非常环保。 ”

  而制作微型家具雕刻,工具很重要。吴根华说自己制作微型明清家具前,必须先制作工具,这是市场买不到的东西。例如钢片、闹钟的发条,在吴根华的手上,片刻就成了制作微雕的工具。

  目前,吴根华还受邀在建筑专业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当客座教授,为莘莘学子们讲授明清家具的历史课程,其中还不乏有一些“洋学生”。在讲课之余,学生们还能跟着吴老师动手制作微型家具。

  建筑微雕非一日之寒

  中国古代建筑博大精深,可你有没有见过更为精细的建筑微雕,比如用立体的形式还原 “圆明园”150个布景。就在民间,有一位微雕艺术大师阚三喜做到了。

  阚老说,制作微型雕刻并非一日之寒。 “建筑微雕需要雕刻者有广泛的知识面,包括建筑专业知识、建造知识以及深厚的历史功底。除了熟练地区分浮雕、镂空雕、立体雕、人物雕各种雕刻技艺,还要懂得布局、制图等建筑工程师的要求。 ”

  “在进行建筑雕刻时,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雕刻工具,包括刨床、车床,大、小、微型雕刻刀等。 ”阚老说。正是在这样的熟练技巧下,他在微雕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阚老1949年诞生于一个民间艺术家庭,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泥塑雕刻非常感兴趣,六十年代开始,他就喜爱捏泥人与小动物,到了青年时代,他的作品深受艺术家王福奄的影响。后来他受到画家陶冷月、陈丛周的点拨,在艺术上不断创新,他的作品全景式巨型立体紫檀木雕《圆明园》打破四项基尼斯之最。作品“大观楼”与人物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并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他在三十多年艺术追求中,创作出数百件艺术精品,如紫檀木 “天坛”、“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说到阚老最得意的作品,就要属1999年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他代表上海同济大学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青铜器作品“中华世纪明珠”。作品长2米,高2米,净重2吨,如今十几年来“中华世纪明珠”一直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中被堪称 “国宝”落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