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华日报》总馆在渝旧址修复开放

2011年07月07日 1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视频:探访重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7月7日电 (连肖)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又一方面军”的《新华日报》在渝总馆旧址修复,7月初免费对外开放。记者7日前往实地探访。

  据重庆红岩联线公布的资料显示,由《新华日报》馆出版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一报一刊,其筹备于抗战初期的南京,创刊于武汉,后迁至重庆。其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9年零1个月又18天中,有8年多的时间是在重庆出版。

  《新华日报》总馆重庆旧址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记者看到,总馆共有5栋竹木、土木结构楼房,黑白相间的色调尤显古朴。5栋房屋依山而建,顺着山势自下而上,依次是医务室等职工服务区、排字房和印刷编排室,最高处是社长室和总编室。陈列馆里的一个封闭倒塌的防空洞是为躲避日军轰炸而挖建,刊有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新华日报》,就是在这个防空洞印刷的。

  《新华日报》总馆负责人胡红雨说,5栋楼房是依照原始建筑的框架修复,而院内几株粗壮的黄桷树则是一直陪伴旧址至今。因旧址系初开放,在渝出版的近3000份《新华日报》和部分文物还未正式亮相。

  记者寻访当日碰到了重庆82岁老人郑清波,他手里拿着一份写有总馆地址的报纸,从重庆南岸区坐公交车、倒轻轨、再步行才抵达旧址参观。他边参观边感叹:“想不到自己十八九岁时每天必读的报纸,就出自这里。”

  胡红雨透露,今年内重庆将赴全国征集《新华日报》在渝文物,并将寻访至今仍在人世的约20位战时一线报童等“老报人”,通过他们的讲述,烽火硝烟中新闻人的故事和风采或将重现。

  据了解,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随之东迁,《新华日报》又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在重庆继续战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被迫停刊。1949年4月,《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