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孙犁:“布衣不改”的文学大家

2011年07月15日 14:38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家孙犁曾经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出一片如诗似画的荷花淀,他本人的人生也如他笔下的风景一般细腻从容、令人回味。近日,在孙犁先生逝世9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了孙犁的小女儿孙晓玲回忆父亲的文章结集《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并在京举行了作家孙犁逝世9周年纪念会暨《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以及李敬泽、从维熙、吕彤羽、吴泰昌、阎纲、卫建民、孙郁、肖复兴、段华、季涤尘等文学界人士和孙犁先生生前好友共聚一堂,追忆孙犁先生的生活点滴。

  中国文坛的独特存在

  铁凝在发言之初就表示,她此次更愿意作为一个“得到过孙犁先生恩泽的文学后辈”来追忆孙犁先生。“在那个年代对我文章果断肯定和指导,使我可以把写小说作为重要的生活理想,而且真正引领我探究文学本质、领悟小说本质审美层面的魅力、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后的力量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铁凝谈到,“这些年又拿出《铁木前传》来读,依然深深感动——原来这部诗一样的小说对人性的探究是那么刻骨,细节温婉而凛然。作品今天带给我们的惊异感和现实主义的浑厚魅力,更加凸现出孙犁先生这样一个中国文坛的独特存在。《铁木前传》出版距今50多年了,当代少有中短篇小说可以与其匹敌。孙犁先生对当代文学语言的贡献、他那高尚轻灵的文学风格,相信会长久不衰地渗透在我们的文学生活中。”

  铁凝虽然和孙犁先生通过不少书信,但见面只有四次,这四次见面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眼中的孙犁不是在捡黄豆,就是在糊窗缝,总戴着套袖,舍不得用好的纸张。她感慨地说,老人一直淡泊名利、自寻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或许还给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他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的文章的清新秀丽与冷峻睿智并存。《布衣:我的父亲孙犁》让我们在小处看到一位文学大家既隐忍又热烈,既清高独立又对家人、朋友、故交、新知、老乡、远亲、近邻心怀细腻丰富的爱,通篇并无虚浮的溢美之词和想当然的主观推断。作者的诚实和不虚夸,正是其父之风。

  聂震宁从一位出版人的角度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赞许:“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文学经受市场检验、挑战甚至裹挟。市场从来都是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了竞争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东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纪念孙犁先生,讨论《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很有意义,因为无论我们的文化市场如何改革和发展,孙犁先生‘布衣不改’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弘扬和坚守的。”

  进一步理解孙犁与他的作品

  《布衣:我的父亲孙犁》总会提到孙犁“惜物”的生活态度——橡皮用到蚕豆大小还不肯丢掉,手帕洗到薄如蝉翼,这给李敬泽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惜物不仅仅是爱惜某样东西,而是人和世界的一种相处态度。某种程度上讲,这不仅是孙犁先生的生活习惯,也是他的审美方向。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接收的讯息太多,而我们的珍惜、我们对世界有情有义的态度在哪里呢?我们还能否像孙犁先生那样对待世界、对待自己?这值得我们深思。孙犁先生虽然已经远去9年,但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继续去理解他、领会他、学习他。”

  “想要老老实实地修中国当代文学史,就绕不过孙犁。”阎纲说,孙犁一生三个创作阶段特色鲜明,抗日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一样,“文革”以前和“文革”以后又不一样。只有把这几个阶段结合起来,才能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孙犁。学孙犁者大有人在,学孙犁的荷花神韵,学孙犁的爱、怨、怒、恨,特别是学孙犁诗化的语言,但好多人学着学着就走了样,殊不知仪态由来画不成。正如贾平凹所言,孙犁是最容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佛是修出来的而不是念出来的。对孙犁及其作品的认知与研究,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孙犁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近年来,三联书店十分重视人物回忆录的出版工作,相继推出何兆武的《上学记》、杨绛的《我们仨》、牛汉的《我仍在苦苦跋涉》、屠岸的《生正逢时》,此外还有引进作品《巨流河》等,有几部作品影响很大,已经成为畅销书。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李昕谈到,三联的出书选题一直保持自己的方向和特点,近年来集中出版的文人、作家、学者的传记、口述和回忆录,体现了“文化人写、文化人读”的特点。作品都强调第一手资料,无论人文学者亲述还是家人朋友来写,都要求以亲历亲见为依据,尽量少用第二手转述。《布衣:我的父亲孙犁》正好符合这些特点——这是作家的女儿带着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回忆自己父亲的一本书,写得实在、淳朴、自然、亲切,有血有肉,生动好读,三联书店非常欢迎这样的书。

  与此同时,学术界对孙犁作品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对他晚年十本小书的研究在逐步深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孙犁是最早的“文学的觉醒者”之一。他与那些将写出时代风云和社会发展历程作为创作最高目标的同时代作家相比,更专注于文学所揭示的人性和人情内涵,对艺术性也有更深的领悟。但比起同时代的作家,有关孙犁的社会活动记载几近空白,研究史料稀缺零星。这本孙犁女儿回忆父亲的书,正是为孙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的作者孙晓玲是孙犁先生最小的孩子,成家前,她经历和感受到了家中的一切,看到了父亲的喜怒哀乐;退休后,她又经常侍奉父亲,见证了父亲的创作与交往。书中,作者将自己对父亲与整个家庭的回忆记录了下来,为孙犁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孙晓玲在座谈会上表示,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最美好、最珍贵、最怀恋的感情,感到十分激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她也愿为文学研究尽绵薄之力。(武翩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