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史料记载:800年前漳州象满为患 官府出告示捕杀

2011年07月21日 09:1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严重破坏庄稼,官府鼓励猎杀;宋末,大象逐渐绝迹

  史料记载,象满为患,官府出告示捕杀;而曾在漳州生活过的象,应该是亚洲象。它们的绝迹,还与象群的不断南迁有关。

  史料记载

  象满为患 官府出告示捕杀

  关于漳州历史有大象之事,漳州著名文史专家王作民曾考证并撰文。

  王作民的文章提到,据宋代人彭乘所著《墨客挥犀》记载:“漳州漳浦县地连潮阳,素多象,往往十数为群,然不为害,惟独象遇之逐人,蹂践至骨肉糜碎乃止。盖独象乃众象中之最犷悍者,不为群象所容,故遇之则蹂而害人。”

  无独有偶,在《漳州府志》中,对宋淳熙三年(1176年)任职的漳州知州赵公绸的“宦绩”,有这样的记载:“象害民稼,民设机阱弊象,官府责输其牙,害尤甚。适有献象牙者,公绸还之,且命自后弊象听自有其牙,于是人争弊象而稼得无害。”。

  直到宋绍熙元年(119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到漳州任知州时,他所写的《劝农文》中,还有关于漳州山地农作物经常遭受大象糟蹋的描述。

  而关于“大象”的传说,流传较广的莫过于“无象庵”的故事:潮州与漳州毗邻,唐代的韩愈守潮,当地水边多有鳄鱼伤人,韩愈便写下了著名的《祭鳄文》,自此鳄鱼绝迹。而漳浦的梁山古代常有野象出没,危及行人,盘陀岭又是当时闽粤的主要通道,野象的存在给这条通道造成很大的威胁。南宋初,漳州太守感岭下过于荒凉,就在盘陀岭下建了一座庵庙,并兼作驿站,以聚集居民,供过往行人休息,但野象之患尚未能绝。后来,潮州太守黄定经过这里,于庵前写下“无象庵”三大字,说来也怪,自此之后,野象再不复出现。

  从此,庵庙也改名为无象庵,以纪念这段故事。后来庵庙移位,原址成为现在的无象埔村。清初陈汝咸修《漳浦县志》,也说到宋时葵冈岭野象出没为患的事。这段故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民间传说。到了1989年,盘陀岭下村民开路基建时,出土了“重建无象院碑记”碑,才证明这段故事是真实的。

  记者寻踪

  象牙圩:昔日象牙集市

  漳浦县城,沿着牛旧线往平和方向驱车10余公里,就是石榴镇的象牙村,当地人俗称“象牙圩”。在闽南话中,“圩”是集市的意思,有地方文史专家考证说,象牙圩就是古代一个象牙交易市场。

  “以前就叫象牙圩啊。”记者询问了村里的一些村民及年纪较长的老人,他们都不知道村子为啥叫象牙村,因为村里如今也没有卖与象牙有关的任何东西。

  在村子的一家便利商店,店主王女士说,前几年,村里修路,村道上的大榕树下曾经聚集着一群老人,老人们当时正在闲聊,王女士因为好奇听了几句,“有一个将近100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有见过,在村子里的某一处位置,曾经挂着一副很大的象牙,可能这就是象牙村得名的原因”。记者试图寻找这个老人,但最终未能寻得。

  “有听到祖上有人讲,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很多人卖象牙。”年愈八旬的郑老伯说。

  事实上,在漳州地区,关于“象”的地点不止象牙圩一个。据《福建史稿》称:“闽西南在古代,有野象出没,举以下地名足以为证:平和县有象湖山;云霄县有象坑,漳浦县有象洞、象牙圩、无象埔等。”一些地方史志专家对一些古地名加以考证,反映大象在漳州活动的踪迹,不过不少地名因年代久远,已演变了叫法,如“无象埔”演化成“牛上铺”,云霄象坑演化成“上坑”。

  无象庵:只剩一个残碑

  若说实物,“无象庵”及20多年前出土的“重建无象院碑记”就是最大的佐证。

  根据史志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无象庵在癸冈岭,即现在的盘陀岭,因为建路,无象庵迁址至和美村。

  在和美村和坑社,60多岁的陈老伯说,没听说过无象庵,但村里曾有座庙叫无象院,如今已毁,以前建公路时,还出土过一块碑,不知是不是与无象院有关。

  在陈老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座房子旁,陈老伯告诉记者,这里原本就是无象院。记者看到,这座房子,已看不出有庙宇的迹象在,房门紧闭,无人居住,而在该房子的右侧,有一间小房,房内供奉着开漳圣王陈元光和他的夫人。

  “还有一块碑”,陈老伯带着我们绕过无象院的旧址,在屋后的一处土地上,隐约出现了一块横放的石碑,碑上布满灰尘,碑旁也长满杂草。记者拨开杂草,扫清碑上灰尘,看见上面的一行字:“重建无象院碑记”。

  石碑虽有破损,碑文也不是很清晰,不过一些字迹还是辩认得出来,碑记确定记载着与大象有关的史记:“本庵地界象兽不时出没,居民往往被患,时有潮州守黄定经过,大书‘无象庵’三字,揭于楣间,由是象兽屏迹。识者谓韩公驱鳄以文,黄公驱象以字,皆至诚所感,非偶然也。”

  据王作民查证,这座“无象庵”是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漳州知州傅伯寿所创建。这就说明,距今800多年以前,漳浦的大象还很多,而且给百姓造成危害。

  “这块碑在20多年前就出土了,曾有来自福州和漳州的专家,来看了后觉得很重要,就拓片而去,但村里的很多人不知这块碑的存在。”陈老伯说,这座庵很有历史,但是村里无力重修。

  专家释疑

  三大原因 致大象在漳州绝迹

  “随着宋代王朝的灭亡(1279年),漳州的大象也基本灭绝。元代以后,就很少见到大象在漳州活动的记载了。”对于大象为什么在漳州灭绝,王作民老先生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漳州地区人口逐步增加,宋代的人口数比开漳初期增长近10倍,因而越来越多地砍伐森林、垦荒造田,使大象失去广大的生存空间;二是人为的大量猎杀,使之濒临绝境,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大象的糟蹋,宋代官府采取了鼓励民众猎象的政策措施。

  “曾在漳州生活过的象,应该是亚洲象。它们的绝迹,还与象群的不断南迁有关。”中学生物老师张先生说,历史上,黄河流域曾有多种象的分布,如黄河象,进入西周后,大象退出黄河流域,再次南迁,古文献中关于大象的记载出现在江南一带。自南北朝至唐朝,四五百年间野象分布区由长江以南继续南移,南移至温州、福州、漳州一带。公元920~940年,象牙仍是福建的主要贡品之一。“随后大象继续南迁,约到了明末时,亚洲象彻底从福建、广东消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