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高铁侠》被指抄袭十三年前日本动漫引发责问

2011年07月27日 14:1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铁侠》被指抄袭十三年前日本动漫引发责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一部预计暑期推出的国产动画片《高铁侠》未映先“火”:率先流出的6分钟样片,被火眼金睛的网友发现与1998年出品的日本动画片《铁胆火车侠》极其相似。在网上流传的对比视频里,不仅人物设置和形象几近相同,甚至连分镜画面和时间长短都一样,被称作“神一样的同步率”。即便见惯了翻拍和山寨,如此没有下限的抄袭仍是让人错愕、愤怒。山寨《高铁侠》再一次引发人们诘问:中国艺术的原创力在哪里?中国人真的失去想象力了吗?

  抄袭和山寨,成艺术流水线

  “这还不是一般的抄袭啊。这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哦,说一样也不对,这画面、人物、技术都比人家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的,抄都抄不出个样来。”在新浪微博上,“《高铁侠》被指抄袭”作为热门话题,遭到十几万网友愤怒声讨。

  面对舆论的指责,制作方沈阳非凡创意动画公司负责人竟然表示,《高铁侠》于去年10月左右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该项目注册了商标,申请了版权保护,网友称该片是抄袭日本的《铁胆火车侠》是不成立的。“这个项目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第二个关于高铁的动画片。”“我们做的是高铁,车头是流线型的,《铁胆火车侠》做的是平头,造型是完全不同的。时速也不一样,高铁时速是每小时300-350公里,而火车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

  这番无语的解释,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号称是中国的动画,竟然直接照搬标着日本文字符号的日本地图;主人公吃的不是包子是饭团,连数量都完全相同;高铁里显示出的时速与《铁胆火车侠》里显示的时速都是每小时200多公里……难怪网友“冰峰”留言,“见过丢人的没见过这么丢人的,见过没骨气的没见过这么没骨气的。相似?这种话制作方也说得出口?”

  其实,《高铁侠》只是山寨的一个案例而已。2006年播放的《象棋王》,拼凑了日本动漫《棋魂》的基本情节、男主角进藤光的外貌,以及另一部日本动漫《游戏王》的战斗系统;2009年央视少儿频道播放《心灵之窗》,播出不久即被网友爆出动画场景大量山寨日本经典动画《秒速五厘米》,抄袭比例接近25%;之后的动漫片《太空历险记》,则变本加厉地复制《超时空要塞》系列标志性卖点。

  虽然《高铁侠》到底算不算抄袭还没有官方认定,但近年来无论是动漫还是电影、电视剧的跟风、翻拍,已经有些让人忍无可忍。《还珠格格》火了,又来了个98集的《新还珠格格》;《潜伏》火了,荧幕上到处是地下工作人员与特务的暗战;《蜗居》火了,青春伦理剧又是一部接一部;眼下,新翻拍的四大名著又纷纷出炉……跟风、翻拍甚至抄袭,正成为影视圈最省力也最快捷的艺术生产方法。

  急功近利,原创在利益前失守

  “每年生产动画2000分钟的企业,才能得到每分钟1000元的补助。以此类推,年产量越多,每分钟得到的补助就越多。”在《高铁侠》的百度贴吧里,一位自称是制作公司员工的网友winddevil86爆料说,公司就是为了获得国家补贴,才不得不选择抄袭,在动漫行业里称作“扒片”。

  南京合谷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薇表示,他们旗下的《快乐星猫》动画片在央视播出,确实会获得国家补贴,但是这和平均每分钟1万元的成本比起来远远不够。除非有的公司就是通过粗制滥造骗得政府的补贴,但这种行为对于同行是一种伤害。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中国共制作完成原创电视动画片385部计22万分钟、获发行许可证的动画影片16部。短短7年之间,中国动漫产量跃升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但“生产大国”仅仅做到了数量上的庞大,类似《高铁侠》这样的动画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分钟数里。

  “我们和学生也讨论过《高铁侠》,大家都在嘲笑这个事情。但换一个角度,这是谁做的呢,还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人做的。”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讲师张迅说,“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很有创意的学生作品,但为什么他们离开学校到了社会上,就做不出来了呢?因为目前的产业还不是很健康,大家都很饿,急需赚钱。而制作一个好的动画产品,成本非常高,为了最快地获得利益,最终的结果就是模仿甚至抄袭。”

  如果说国产动漫的模仿是为了吃补贴,那么影视剧更多是从商业角度寻求利益最大化。“其实翻拍剧一直伴随着电视剧产业,大陆翻拍港台的、港台翻拍日韩的、日韩翻拍欧美的。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更主要的是创作力跟不上,好剧本匮乏。” 江苏电视台办公室主任刘旭东说。媒体人秦先生分析说,创新是有风险的,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而如果按照已经成功的模式量产,那么至少能保证不亏。据称,一部影视片的宣传费大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翻拍老剧,对制作人来说,无论是好评还是恶评,都有眼球效应,在宣传上不用大投入就能获得关注度,炒作成本低。曾有一位电视制作人直言不讳对记者说,“给我们随便写点什么吧,批评也行,小骂大帮忙。”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决定电视剧内容的编剧,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收入低,得不到应有尊重,唯制作人是从,沦为生产剧本的工具。

  想象力匮乏,根源在哪

  最近又有网友揭露中国一档网络健康综艺栏目《恐怖!健康警报》,其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甚至是主持人与嘉宾构成几乎与日本的《恐怖家庭医学》完全一致。其实从《快乐女声》到《中国达人秀》,无论是否购买了版权,这些在中国红极一时的选秀节目,都是脱胎于国外成功的综艺模式。为什么那些创意,我们自己想不到呢?

  2009年,一个国际教育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还是以高考为重,追求标准答案。一旦这种思维模式形成,到了大学你再让他们去想象,就很困难。”张迅坦言,创意并不是能教出来的,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西方的教育多倡导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它可使学生立即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而我们东方的教育多是灌输式学习,背诵式学习。”一位教育界人士感慨良多,却无可奈何。确实,我们从小到大面临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要么选A,要么选B。即便是最灵活的作文,也已经被演变成新八股。

  “听话、顺从”教育,带来了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根子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很多孩子只会抄标准答案,没有质疑精神,长此以往,他们学会了‘从善如流’,学会了努力跟别人一样,个人的小宇宙消失了,从踏上社会前,他们想象力的翅膀就已经退化了。”南京动静传媒公司老总刘青对记者说。

  当我们都试着去做那个标准答案是,结果当然是雷同了。好比动漫,我们总是将日本和欧美的作为标准,那么即便我们再努力,也不过是模仿得很像而已。只有当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我们才能拥有一批做出“中国原创”的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 徐宛芝

  本文配图均为视频截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