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语能力测试将试点实施 能否让汉语更纯粹

2011年07月28日 07:3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流不息的地下通道,楼梯不再是钢筋水泥的台阶,而是一个硕大的黑白相间的键盘。每走一步,都会伴随一个优美的音符……根据这段视频,写下几百字的短文。

  一名女孩儿经常周三去邮局寄信,被亲切地称为“星期三女孩”,有一天她又去寄信,邮递员说:“这样的信没有办法投递,因为没有收件人的地址。”……根据这段文字,拟定标题,续写这篇微小说。

  这是“汉语能力测试”体验版五级考试的试题。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这份试题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测试考试者的汉语能力。作为我国第一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母语语言评价系统,“汉语能力测试”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领导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并实施。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

  反映应用能力

  目前,已有的汉语考试,大多数是就语言文字中某个单项内容的测试、针对某些特定人群的语言能力测试,或者是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旨在评估以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工作基本用语人群的汉语应用能力,更强调鉴定参测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这项测试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考生不受职业、学历、年龄等限制可自由报考。

  “对媒体工作人员、教师等就需要用六级考试去测试,而普通大众也许达到三级就可以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介绍,汉语能力测试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汉语应用能力,而且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为各类机构的人员录用、培训、晋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

  突出评价功能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汉语能力测试”中,突出了评价功能。考生测试完成后,除成绩单外,考试中心还将提供带有诊断功能的综合评价报告,使参试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此外,考试中心还计划向教学机构、语言文字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评价报告。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最初的设计和目的——“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近几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中考、高考中逐步推行“考生评价报告单”。可见未来的“中国式考试”,评价的功能将越来越强大,而单纯的选拔功能将只是考试所承载的功能之一。

  专家认为,好的考试是考出长处和优点的考试,需要加强评价,用大量数据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真正做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汉语能力测试有必要吗?(读者质疑)

  “汉语能力测试”很有可能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级而考试,为拿证书而考试,这不但损害了汉语本身的教育与学习,而且可能让语言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分级别的“汉语能力测试”中,在以拿到语言能力文凭和证书为目的的前提下,在拿到能力证书为就业增加筹码的现实前,母语的学习将被披上一层“功利”的纱幕。

  ——凌国卿

  将测试和应用上升到国家层面,让人怀疑是否有必要。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着汉语、考着汉语、用着汉语,现在再来一个“汉语能力测试”,只能是重复和浪费。

  ——叶传龙

  语言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如何达到和提升这种能力,是一个值得检验的问题。通过考试发放“凭证”的做法能否发挥作用,实在值得怀疑。从“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除了进入眼帘的利益链条外,除了对个体的束缚外,很难说对全民英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勿使“汉语四六级”成为“英语四六级”的翻版,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朱四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