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口店“北京人”用火添新证 抢救性发掘有成效

2011年08月09日 08: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考古工作人员在北京周口店遗址进行清理发掘

抢救性发掘有成效 动植物化石田野保护首次展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西方学者围绕北京猿人的诸多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目前,世界文化遗产地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发现的灰烬、火塘等遗物为“北京人”用火增添了新的证据。这次发掘的出土物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周口店考古发掘队领队高星博士表示,已初步确定“北京人”可以使用和控制火。

  针对西方考古界对北京猿人的研究结论提出种种质疑,中国学者昨日首次用事实回应。

  昨日,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新闻发布会召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周口店考古发掘队领队高星博士表示,已初步确定“北京人”可以使用和控制火。此前,西方学界质疑“北京人”不具备上述能力。

  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开始于2009年,由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西剖面存在坍塌隐患,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部位进行有限的清理发掘,发掘面积20平方米,发掘周期为7到8年。

  过去两年,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西剖面上部的第三层,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及灰烬在内的一批珍贵材料。今年5月17日,考古队开始对最重要的第四层进行清理,这一层位是前人记录中的“灰烬层”,其间不仅有北京猿人用火遗存,还出土过人类化石、大量石制品与动物化石。根据进度,第四层清理将于11月结束。

  周口店考古发掘队领队高星博士介绍,本年度的清理发掘任务已经完成过半,出土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少量水晶、燧石、白云岩、细砂岩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断块、断片、碎屑等)近400件,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700余件(包括硕猕猴、马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以及大量啮齿类、鸟类动物化石。

  最重要的是发现灰烬、火塘等可能为古人类有控制用火及洞穴生活的遗物、遗迹,初步确定“北京人”具备使用和控制火的能力。下一步,考古队将对遗址发现的可能的燃烧物做分析测试与模拟实验观察,多方面提取和验证古人类用火的证据。

  发掘·聚焦

  西方考古界五大质疑 周口店方面一一回应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新考古学派围绕北京猿人的诸多研究结论提出五点质疑。昨天,参与周口店考古的国内学者表示,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北京猿人用火、使用工具的证据最为确凿;但是关于北京猿人是否为现代人类祖先的质疑,由于无法提取北京猿人DNA,破解难度最大。

  质疑一:北京猿人没有用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西方学界认为,作为用火证据的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黑褐色的“灰烬”可能是野火造成或是洞内腐植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

  回应:周口店考古发掘队领队高星表示,发掘揭示在第四层的上部的确存在灰烬被水流改造后沉积的结果,但在目前的层面上出现未被扰动、集中分布的疑似烧土,呈现火塘的结构,并有条带状分布的黑褐色疑似灰烬和木炭。对这些材料和现象的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可提供“北京人”有控制用火的确凿证据。此外从一些样品中提取到长期燃烧产生的植物硅酸体和释放的相关化学元素。

  质疑二:周口店第一地点并非“北京人”居住的洞穴,而是一个大型裂隙。对北京猿人而言,它非但不是“家园”,而是危机重重的陷阱。

  质疑三:很多时候,所谓的“猿人洞”其实是鬣狗之家,因为一些部位分布着鬣狗粪便。

  回应:高星认为,不能单一从古人类或者动物的化石做出单一的判断。在过去几十万年时间里,北京猿人和穴居动物应该交替居住在周口店的洞穴中。目前所要做的,就是通过采集的标本和化石,证明堆积物属于北京猿人时期的原始堆积物,则可以证明“猿人洞”为“北京人”生活的家园。

  质疑四:北京猿人没有猎获大型动物的能力。遗址中与人类伴生的动物或者是掉进深坑陷阱,或者是被食肉的猛兽猛禽带入的。

  回应:高星表示,在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均发现古人类使用的石制工具,例如带尖的石器用于进攻、钻孔。而且工具的使用分工明确,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切肉的石器被动物骨头摩擦的痕迹。这一点就已经证明北京猿人具有捕猎的能力。

  质疑五:北京猿人体质特征原始,所制作和使用的石器简单粗笨、功能有限,表明他们是人类家族的旁支,在进化中灭绝,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回应:北京自然博物馆人类学教授周国兴认为,证明这一点需要提取北京猿人的DNA,再与现代人进行比对。但这项工作目前无法实现,因此破解质疑的难度最大。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发掘·现场

  在距离猿人洞30米的高空,考古队员张双权忍受着闷热和蚊虫的骚扰,小心地从堆积了几十万年的土层中提取石块。几分钟前,他发现了一件古人类使用的石英工具。

  从2009年开始,张双权每天在周口店工作8个小时。以前他和考古队的同伴要从地面沿扶梯走上工作层,并顺着扶梯将发掘出来的标本、化石、沙土送到实验室。今年“猿人洞”发掘现场安装了升降直梯,专门运送渣土和标本。

  在被称为信息最为丰富的第四层面,面积不大的发掘现场被线绳分割成网格状,每个方格的面积1平方米。张双权说,方格可以确定出土物的地点和分布,同时便于考古人员控制发掘的土层厚度。

  在张双权面前,是一片平整的土地,土里夹杂着一些石块。每次用铲子挖出石块,他都会仔细寻找一番,“很多石块都有古人类和动物遗留的痕迹。”对于发掘现场找到的化石和石器,张双权会交给同伴处理,再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发掘现场东侧高耸的脚手架上,一位考古队员正操作一台全站仪,将发掘现场揭露出的各种遗物与遗迹的精确位置做三维观测与记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已经应用到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中。

  靠近山崖的地方,可以看到黑褐色的条带,很像被火烧烤过,镶嵌在黄褐色的土层中间。考古队领队高星博士说,“北京人”是否能使用火,这道黑褐色的灰烬层将是关键证据。

  发掘·保护

  昨天,位于周口店遗址的古人类学研究中心,发掘出土的化石、标本经过分类,装进不同的袋子中保存,并加以标注。这是周口店首次展示今年的发掘成果。

  地上放着还未进行挑选的粗沙和细沙。高星表示,这些沙土里也能找到微小的啮齿动物化石和植物种子。在他随手挑拣的一捧沙土中,就发现一颗如指甲般大小的老鼠牙齿化石。

  桌上是一袋袋筛选好的化石标本,像白云岩石片、单凸刃刮削器、砸击石核、动物的骨头、粪便化石等,它们将进行实验室研究。高星说,很多化石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更多的信息。

  据了解,为了全面获取科学资料,本轮的野外考古工作采用精耕细作的发掘保护方式,并结合筛检、水洗、浮选等手段,致力寻找重要和关键信息,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材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