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为央视终结“唯收视率”叫好

2011年08月15日 16: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央视终结“唯收视率”叫好

  作者:丁薇        

    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酝酿的中央电视台新栏目综合评价体系,日前终于在人们的期待声和叫好声中出台。坚守了多年的收视率评价体系被新出台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四项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所取代。原先收视率的客观数据换之传播力的概念,重要的是电视台不再以收视率为依据实行末位淘汰制,改为重奖新评价体系下排名前30的电视节目。这一变化,不只是对多年来业内实施节目评定标准的改革,更彰显了央视在节目的评定上主动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

  收视率是人们关注的老话题,作为一项大众性普及度较高的传播媒介,电视节目为广大受众所接受、所认可,收视率的高低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传播和评价,也曾对电视节目培育观众意识、建立测评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重视收视率而不唯收视率,才是合理的评价方式和制作途径。收视率的数据仅仅是观众对于一档节目关注程度的体现,事实证明,收视率的高低并不能成为判断其优劣的唯一标准。长期以来,一些电视台以收视率为淘汰节目的硬性指标,导致不少专业性强、有深度、有影响、有发展前景的优秀节目惜别观众,却助长了那些通过热衷隐私、颠覆伦理、亵渎崇高、崇尚拜金等方式恶意催高收视率的低俗行为,也使得许多频道跟风效仿,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君不见,一个《非诚勿扰》火起来,一大堆“非诚勿扰”冒出来;一个《有报天天读》开播,亦步亦趋的“你读我读”的栏目,此起彼伏,似曾相识,粗制滥造导致其品质每况愈下。而制片人不但不思考如何提高栏目品质,却养成了“向下看齐”的习惯,更有甚者,只要排名不在末尾,就万事大吉的心态更是无药可救。相反,即使像中央电视台,曾经颇有人缘的思想性、知识性强的节目,像《读书时间》《实话实说》《挑战主持人》等,却被称“收视率不能令人满意”而与观众告别。据笔者所知,目前央视公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央电视台栏目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的《星光大道》复制的就是当年席卷收视的《挑战主持人》的赛制,末位淘汰的弊端可见一斑。

  而此番央视大动作,依据新的评价体系每年推选30个年度品牌栏目予以重奖,换淘汰制为奖励制,将大大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从对节目的策划无奈地侧重市场规律忽视艺术规律中解放出来,进而把重点放在栏目的研发和改进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改变,对于精神文化产品,其柔性的评价和注重长效的前景效果,也会促进和激励制作者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可以有力地促进节目制片人关注现实、勇于尝试,创造新的节目样态,丰富电视节目,在管理上,更能体现出人文情怀。

  对于一个新的举措,其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评判。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电视台在栏目设置上、考核标准上,注重社会效益,注重前瞻性、整体性的评价标准,将关注度从收视率转向提升电视栏目的质量上,这是令人欣喜的,惟此,才能充分发挥电视文化服务社会、启迪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肩负起电视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