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阎连科:最可贵的品质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1年08月19日 17:5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阎连科大概是中国作家中受争议最多的一位。他的一些作品的遭遇曲折离奇,足以写成厚厚的传奇故事。就连最近热映的由章子怡、蒋雯丽、郭富城等演员主演的电影《最爱》,分明是改编自他的《丁庄梦》,却颇为含蓄地在屏幕上打出“阎老师”字样。

  这是属于阎连科的独特经历。

  曾经,他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让同行们咂舌。后来因为腰椎病他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每当他趴在床上写作时,时常黯然伤神,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他对坐在桌前写作的那种怀念。而除去身体上的病痛,创作中受到挫折给他带来的无奈和绝望,同样无人体会。

  对于自己的作品题材引起的特别关注,阎连科的看法是,因为作品和现实的距离保持得过近,作家对现实主义的表达,可能比较容易引起争议。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贾平凹的《废都》都是这样。

  文学有其复杂性,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关注现实也同样能写出经典的作品。事实上,很多作家会尝试改变表达的方式,阎连科恰恰相反,他认为,作家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具有独特性,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要这样写不那样写,这就牵扯到一个人对文学理解的问题、世界观的问题、个性的问题。我是作家中少有的固执的人,又是特别笨的人。我已经浪费了较长的时间,也不想当官,我的日常生活过得比一般百姓好,为什么不彻底放下包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呢?放下一切功利的思考,即使不出版也释然。”阎连科说,这不是破釜沉舟,也是最后的选择。

  这“最后的选择”无疑会使作品的出版平白多些波折,阎连科没能逃脱这番遭遇。上海九九图书公司曾经要出中篇小说的编年,出了王安忆和苏童的编年,轮到阎连科的时候,不敢出了。虽然他的中篇完全没有问题。后来九九把书稿交给了浙江文艺。

  阎连科的作品中,最没有争议的是《日光流年》、《我与父辈》。前者是很强的语言性小说,和现实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后者是亲情家族长篇散文。对于那些有争议的作品,阎连科最初的创作也是无法预料的。“如果可以料到结局,我会写得非常好。一部因为有点应付约稿而写的作品,给所有接触它的人带来很多麻烦,会让我一生都觉得对不起这些朋友。”他说,无论作家写多少作品,真正遇到属于你的题材没有多少。他觉得,《丁庄梦》是自己写得最好的。

  《丁庄梦》之后,阎连科本来打算写一部全纪实的、田野性调查的作品,再写一本极具想象力的小说。但是两部作品都没写,反而在创作上倒退了很远,写成了文学的、诗意的小说。“不管《丁庄梦》影响多大,在写作上却是大踏步退后了,存在小说张力的问题。往后退一步非常容易,再往上走一步非常难。像减肥,胖起来容易,瘦下去很难。这是令我遗憾的。”

  新作《四书》和阎连科之前的创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看过的人都说,阎连科又开始有长进了,无论是语言、结构、叙述方式还是小说思维、故事人物,尤其是对人对历史的思考,都是他之前的小说里没有的。阎连科说,这是以上世纪60年代为背景的题材,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在写作内容上,当你明白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时,会受到约束。如果特别注重一个叙述方法和思维方法,作家则会收缩了小说的内容,也收缩了小说的探索精神。

  “今天《四书》已走了十六七家出版机构,还没有出版。她的遭遇是我写作之前预料到的。难以出版的原因,是大家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写什么东西,而没有集中在叙述什么。”阎连科说,中国作家还有一个情况,作家本身在写作中有本能的自我发现和自我约束,明白知道这些可以写,那些不可以写,有的写到那里,必须拐个弯;我们用六七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作家自我约束的过程,自己心中会有牢笼。他的想法是,一定有那么一两次,完全不为出版考虑。

  阎连科最新出版的《发现小说》和《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使他不再是单纯的作家,而是以纯正又生动的语言阐述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不得不令人注意到他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的身份。阎连科很看重这两部作品。因为是写到《四书》的中途,他发现了小说中有太多的不一样,希望能在当代文学中梳理一下:这样写究竟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要这样构置故事?为什么要写这种经验而不写另外一种?“《发现小说》其实可能成为《四书》很好的注脚和解释。《发现小说》对我是非常重要的。对我的写作打开一扇窗子,让我继续向前走,也会让误读相继解除。但是我也觉得,写完《发现小说》,我自己为小说创作设置了门坎,下一步小说怎么写,能否透过门窗看到出口,也是很大的挑战。”阎连科自信地说:“我相信会有很多写小说的人,看完非常感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看完《瓦尔登湖》之后,阎连科就有一个梦想,哪怕只写十万字,一定要表达出纯粹对大自然的感受。因此,他正在写一部长篇散文,写大自然的空气蓝天、花花草草,“我非常喜欢《瓦尔登湖》,这次写作纯粹是向梭罗的一次致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