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香港作家董启章:写长篇在港是一门过时的艺术

2011年08月22日 10: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天工开物》第二部、第三部将推内地版———

  有人说,董启章不只是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小说家,也是全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者之一。继其长逾百万言的“自然史三部曲”第一部《天工开物·栩栩如真》由世纪文景引进之后,今年九月,“三部曲”的另两部《天工开物·衣鱼简史》、《天工开物·学习年代》也将推出中文简体版。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中,主人公都很苛刻,遇到一件事情会翻来覆去地追问、纠缠和剖白。董启章说,生活中,我对自己追问得更厉害。文学一定要有自我的怀疑、批判。“我一旦发现得到了最后的答案,就开始疑问、自我推翻,再疑问。不过,自我怀疑和反思并不等于没有立场。”

  董启章说,自己喜欢独处,但并不希望“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倒认为,我的写作是面向世界的。当然,这并不是指在行为上很活跃于公共空间,而是指一种意义的指向。” 社会上的问题,他也会去想。“我不是一个行动型的人,不是直接以行动参与,但也不会不想理会这些事。其实我很想将这些群体事件融到小说里面,但不会写成时事小说。”

  写着长篇小说的董启章说,在香港,最近几年都没有人写长篇小说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长篇的香港作家还多一点,而且我这里指的是文学性作品不是通俗商业小说。但就算那个时候,香港的长篇小说也都不是非常长,也就是十万字左右的样子。几十年前的香港长篇小说,大部分还是通过报纸副刊连载方式呈现给读者,然后几个月几年之后结集成单行本。那个时候,香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刘以鬯、西西,他们也是在报纸副刊上连载,所以你看他们早期的长篇小说,其实都是几百字、上千字的作品组合而成。在最后出版的时候,一个单位一个单位拼接在一起,当然在那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修改、删节。但就算如此,仔细阅读还是能从这种长篇小说中分辨出单个部分。所以,在香港的长篇小说创作传统中,很少有作家是一次性写一部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他认为,“在香港的文学传统中,本来就很少有所谓的职业作家,大家都不是职业作家,因为他们都不能靠写作来谋生,所以他们都有很多其他工作。如果一个作家用一两年时间只去写一部长篇,那他很可能就养活不了自己。所以,作家比较依赖报刊上小说的连载,写一点发表一点赚取一点稿费。现在香港的报刊已经没有了小说连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香港作家更没有人写长篇了。”

  在董启章看来,长篇小说本身过时了。“当然我不是说不可能再有好看的长篇小说,还是会有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类型它肯定是过时了,它本身已经不代表这个时代了。当然我不是说它过时就不值得再做。有时候如果你刻意去做一个过时的东西,你一定不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因为以前的方法、理念已经过时了,我们再模仿以前的长篇小说没有意思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把一门过时的艺术变得有意义,那也是有意义的过时,要有这样一种心态。” 朱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