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巴巴爸爸”创作者:畅销秘诀在于“情感到位”

2011年08月22日 11: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巴巴爸爸”首次访华

  接受本报专访———

  “可里可里,巴巴变!”

  《巴巴爸爸》动画片进入中国二十多年后,作者达鲁斯·泰勒穿着“巴巴爸爸”一样粉粉的衣裳,站在了中国观众的面前。

  上周,“巴巴爸爸”的八旬“爸爸”达鲁斯·泰勒,开启了首次中国行。

  达鲁斯·泰勒喜欢白米饭,还学中国书法,还会点“出租车”的词汇。只不过在北京,他说“我要去(上海)陕西南路”。

  他笔下的“巴巴爸爸”,对每个孩子都顺从天性;走到哪里,温暖和关爱就带到哪里;尊重自然,热衷环保……随行的儿子托马斯·泰勒说,父亲生活中就是这样,只不过比巴巴爸爸还要和善一些。

  ■和中国的故事

  “‘巴巴爸爸’比我更早来到中国。” 达鲁斯·泰勒说的动画片《巴巴爸爸》。这部中国引进播出了45集的动画片,实际上已经拍到150集了,其中50集是“巴巴爸爸环游世界”,介绍动物的,有三集关于中国。“遗憾的是,中国观众还未见到。”

  此前,达鲁斯·泰勒就知道巴巴爸爸在中国有很多读者。“因为有网络。每个星期都有好几百封从中国寄来的读者来信。”

  达鲁斯·泰勒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父亲是工程师,达鲁斯父亲早年曾在中国上海工作过。“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告诉我,中国强大到二战都不能把中国怎样。当时中国上海有两个赛马场,一个在战争中关闭,另一个即使在战争中还开放着。日本人以为他们控制了中国,但是没有。即便有日本人在,中国人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前行。所以,中国自成一个世界。它在纷纷扰扰中屹立千年,改朝换代也好,世界大战也罢。”

  来过中国的父亲,对达鲁斯·泰勒影响很深。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充满智慧,能轻而易举地变成各种样子,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他们。这一意象,来自于达鲁斯·泰勒对自己父母的认知。“我记得通过他的设计,河上架起了桥梁,河底还有了隧道,在孩提时的我看来,这神奇得像魔术。”

  “小时候他们对我而言是大树,意味着保护,意味着爱,意味着美好……这是我一生自信的源泉。”在异国他乡忆起故人的时候,风吹起了泰勒花白的头发,深灰的眸子里是一处中式庭院,那里碧草如茵,绿树如盖。

  因为生意上的原因,达鲁斯·泰勒曾看到过和中国有关的动画样片,遗憾的是多为日本或者欧美的创作团队,中国人参与的环节有限。在中国的第一天,电动自行车勾起了泰勒的兴致。“我想找到中国独特的,其他国家没有的。我只发现了这个。我觉得它很环保。”

  ■巴巴爸爸的诞生

  采访巴巴爸爸之前,朋友白冰交待,别问达鲁斯·泰勒的妻子安娜特。但在采访过程中,安娜特的名字,被泰勒频频提起。他甚至郑重其事地和记者握手,要求文中写上“安娜特是创作天才”。

  安娜特,是“巴巴爸爸”系列的合作者,刚于今年初去世。“我们创作巴巴爸爸时,就是两个人的小团队。团队里有领队的,也有跟班的。我是跟班的。甚至我的环保意识,就是受安娜特的影响。这一点,也已渗透到巴巴爸爸的创作中去了。”

  最初,是安娜特想做童书。

  1968年,巴黎发生了一起革命。在巴黎一家老咖啡馆,建筑设计师安娜特经常和朋友一起讨论时局。有一次,法语还不太好的达鲁斯跟着去了,但插不上什么话,于是在咖啡馆的一角,随手画起画来。这时,一对母子经过,孩子手上举着一个粉红色的棉花糖——在法国,棉花糖就叫“巴巴爸爸”;棉花糖都是粉红色的,所以粉红色也成了巴巴爸爸的颜色。“巴巴爸爸”的雏形诞生了。“我画一张,递给安娜特;安娜特再画一张,递回来。互相画着玩。”

  最初,他们俩谁也没想桌布上画满的“棉花糖小人儿”会走入他们的创作,更没想日后会走向全世界。两三个月后,他们讨论想出本童书,突然想起了那块桌布上满满的“棉花糖小人儿”。“身边有个小孩儿,安娜特的侄女儿,我们想她很难画米老鼠、唐老鸭,但几笔勾出一个小人儿,会让她觉得自己也能画,容易有共鸣。”

  上世纪70年代,《巴巴爸爸》系列动画被美国引进,但因为颜色的缘故,未能如期播放。“爸爸粉色,妈妈黑色,七个宝宝七种颜色,纯粹是艺术创作时颜色搭配的考虑。可电视台要求我们把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变成深蓝和浅蓝,如果是粉色和黑色的就好像是白人和黑人,七个孩子也是不同颜色的。我们没干,当时不进入美国市场就不进入吧。你们有种族歧视,我们没有。”——其实,《巴巴爸爸》并不是达鲁斯·泰勒的第一部“畅销书”,此前他的《三个颜色的冒险》在美国已十分畅销,后来还被评为上世纪70年代全美畅销童书的前十名。

  ■关于技术与艺术

  对《巴巴爸爸》畅销几十年,泰勒把秘诀归为“情感的到位”。“现在有很多大制作,人手多,钱也多,但他们将艺术创作变成了流水线作业。而我们不。创作团队只有两个人,我和我夫人。从一开始的草稿,到最后成型都是两个人做的。早些年,许多人都是这么做事的,譬如,卓别林自己就可以做电影。这样的小团队,有好处。我们创作一个小动物的笑脸时,自己也会微笑。大团队中,负责画画的那个环节,不接到明确旨意,他是不敢让小动物有笑容的。”

  盛传《巴巴爸爸》的动画正在被做成3D版。“会采纳3D的技术优点,但是会追求2D的视觉效果。我们的读者主要的年龄群是2—5岁,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适合拿3D眼镜看东西,对眼睛不好。要失掉很多颜色。好的电影不需要3D来包装。高科技是对动画片的一个支持,但不会作为主导。”包括泰勒父子在内,这个制作团队也只有10人。

  泰勒说:“所有艺术创作的核心,还是情感。一部作品,如果它的核心是技法,可能会过时,因为技术随时可能更新换代,但若核心是情感,这就不一样了,美好的情感是代代相通的。这就是为什么看过《巴巴爸爸》的第一代读者和观众,会让自己的孩子看,第二波浪潮甚至会比第一波浪潮来得还要汹涌,很快就要有第三波浪潮了。”

  ■文/本报记者

  朱玲

  关于《巴巴爸爸》

  巴巴爸爸出生在法国。他从土里长出来,但他不是一棵植物,而是一个动物。巴巴爸爸是粉红色的,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7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最神奇的本领就是可以随意改变身体的形状,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巴巴爸爸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巴巴爸爸经典系列”的第一本《巴巴爸爸的诞生》出版于1970年,书一出版就受到了英国评论界权威的赞誉,并在同年的博洛尼亚书展上受到广泛好评。此后,巴巴爸爸很快风靡整个欧洲。1975年,德国、法国和荷兰将巴巴爸爸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很快,40多个国家的观众就从电视机里结识了巴巴爸爸一家。截至目前,巴巴爸爸图画书系列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了1亿册。2010年,接力出版社首次引进推出了“巴巴爸爸经典系列”图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