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协副主席回应:茅盾文学奖是如何评选的?

2011年08月24日 16: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高洪波在茅奖评选期间的读书笔记,厚厚一本,写得密密麻麻。

  本报记者 李珊珊/文 简 彪/图

  8月23日上午,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高洪波在京接受了记者专访。这也是中国作协方面首次接受媒体专访,正面回应社会各界近期有关第八届茅奖评选的质疑与关注。

  高洪波首先对各界评议表示重视与感谢。

  记者:高主席,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机制和往届比有什么变化?

  高洪波:为了保证评奖工作的公平公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制度较之前有明显变化,比如说,设立大评委制、实名制投票、初终评一贯制、设提名作品,以及评委名单提前公布、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纪检和公证监督等。

  记者:公众可能更想了解评奖的具体环节,比如说评委会是怎样组成的,作品的入围标准是什么,评奖过程是怎样,等等。

  高洪波:这届评委共62人,其中31位是席位制评委,各省区市作协各推选一位。他们必须对文学创作状况非常了解,如果推荐上来的是外行人或者行政领导,肯定是不行的。另外30名评委是中国作协书记处从作协评委库里认真挑选的。大家可以从公示的评委名单里看到,这些评委来自高校、媒体、军队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曾经获过茅奖的著名作家以及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

  至于每一轮入围作品的评判标准,评奖条例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想强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是评奖的原则。当然,这个“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有时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委们理解和判断肯定不尽相同,所以投票时一会儿这部作品领先了、一会儿那部作品领先了。

  现在我国一年大约出版2000部长篇小说,4年评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时就等于要面对8000部作品。从今年3月2日起,我们向中国作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杂志社、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等征集参评作品。这个环节我觉得大家不必要有疑义,各个单位肯定是选择最好的作品来评选。

  至于之后的数轮投票,每一场都是实名制,每次投票都有公证处人员全程监督。我不否认大家这几天议论的“实名制带来人情票”现象,因为起初阶段不可避免会因人之常情带来一些“人情票”,但越到最后,评委们的共识度就越高,这时候“人情票”现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实名制投票是本届茅盾文学奖的勇敢尝试。

  记者:20部提名作品中,前10名作者中省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8位。有舆论认为,这是“主席们的集体亮相、官位十足”,对作者身份的质疑很强烈。您怎么看?

  高洪波:我一直在说茅盾文学奖只看作品,不看作者身份。评奖时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谁是主席,谁是副主席,大家甚至是在后来听到这些质疑时才意识到。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伪话题,因为作协主席、副主席和行政官员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称谓只是代表他是一个有创作实力的作家,而长期以来作协会员里小说作家占的比例又很高。这些有实力的作家的作品参评茅奖是理所当然的。

  也有很多人质疑评委们没有看完作品就评奖,总在问我们“3个月里读完178部长篇小说怎么可能”。可是大家忽略了,这些作品并不是在评奖时才被评委们接触到。事实上,业内对新作品的研究和研讨一直在进行。178部入围作品中,很多都在这4年里开过研讨会,评委们平均看过100部以上。昨天下午我接到了一名年轻记者发来的短信,问我:“张炜的《你在高原》您读完了吗?”我立马回复他:“当然。”我不是在强调评委们都读完了全部作品,只是想告诉大家,评委们不会对作品没有一丝了解就盲目评论,的确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部参评作品。

  记者:有人认为,这些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已经没人看了,浅阅读才是主流。

  高洪波:不可否认,现代社会里人们的阅读习惯、社会文学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要呼吁媒体、学校、社会要一起点燃整个民族的阅读热情,如果大家都不读书,我们说什么都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明确民族的精神座标在哪里。要建设文化强国肯定要有自己民族标志性的作家闪现在历史进程中,那些速读式、快餐式的作品肯定挑不起这个重任,我想也许就要靠这些得茅奖的作品。我认为茅盾文学奖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为当代人提供一份阅读的范本,为后代人提供一份有可能证实文化历史进程的印记。

  记者:网络文学作品首次参评被认为是一大进步,但最终只有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42强,随即就被淘汰了。网络文学作品未来参评茅奖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高洪波:文学的要素不因载体的改变而改变,网络文学只是把小说搬到了网上阅读而已,是网络还是纸媒,不是茅奖的评奖障碍。但作者一样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要能把人物塑造得很生动,这是文学始终未变的创作规律。不能否认网络作品中有精品,我认为网络文学会越来越有发展。就我个人来说,我就非常喜欢《遍地狼烟》这部网络小说。

  每一个文学奖都有自身的评奖标准,“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仍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判原则。

  高洪波茅奖读书笔记摘编:

  《推拿》 毕飞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责编:胡玉萍、赵萍

  这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好书。毕飞宇用绝佳的文笔、冷峻又自然的描叙,为人的精神推拿、心灵深处按摩,难得。

  几个盲人的生活,几对盲人青年的爱情。王大夫与小孔;金嫣与徐泰来;都红断指后老板沙复明的吐血……还有小马及三十几岁的因工致盲的矿工张一光,明眼人高唯、金大姐……一干人物,底层悲欢。盲人在这个世界的艰辛,盲人心中的另一口井,都分外让人感到毕飞宇这个作家身手不凡。

  语言尤有特色,冷峻尖峭中又不乏温馨。飞宇式的描述,看似不动声色,其实内心火热。8.5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