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茅盾文学奖依然让人期待:没有争议就没有艺术

2011年08月26日 14:1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没有争议就没有艺术

  ——热议中的茅盾文学奖依然让人期待

  记者 赵亮

  8月20日,历时近3个月的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终于水落石出,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拔得头筹:《你在高原》、《天行者》、《蛙》、《推拿》以及《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胜出。

  现实主义题材彰显磅礴气势

  获奖的5部作品各具亮点、立意颇高,具有创新性,题材较往届有所突破,堪称四年之间所出版的8000余部长篇小说中的翘楚,思想和艺术水准皆达到了相当高度。评论家雷达称赞道:“《天行者》写到了底层的乡野间的教师他们那种精神、隐忍与奉献;《蛙》则涉及到了计划生育的国策,但它没有停止于写国策,而是上升到了一个生命的高度;《推拿》非常细致地去描写盲人的精神探索,在过去这样的题材却是比较少见的。”评委孟繁华对《你在高原》的点评是“从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百年来,还不曾出现过如此巨大规模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彰显气势磅礴和命运感的现实主义题材是本届获奖作品的共同特征。

  热议不断体现大众期待

  热议不断,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读者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与期待。没有争议就没有艺术,文学同样如此。关于评奖时间的跨度问题。有人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作家对长篇小说创作倾注心力,随之数量也急剧增长,仅2009年长篇小说实体书出版就达3000余部。而按照“茅奖”四年一届的评选机制,时间过长容易遗漏一些优秀的作品,建议改为两年。还有学者则认为,“茅奖”应十年磨一剑,给予中国作家磨炼自己思想之剑的时间,有助于中国批评家群体的自我更新和提升。为此,2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评委雷达。这位著名的评论家认为,茅盾文学奖作为一项有影响力的大奖,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或提倡自身的美学倾向和偏好,但在长期的一种审美积累过程中,从多届获奖作品看,更侧重的是对宏大叙事,对厚重的史诗性作品的青睐。这就要求作家除了具备艺术创作水准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经历去打磨与沉淀。因此,四年一届的时间设定是较为合适的。

  网络文学不妨单设大奖

  进入81部入围名单的网络文学作品只有新浪读书选送的《遍地狼烟》、《青果》两部。有些读者对其首次纳入评选就在第一轮被淘汰,争议也比较大。“三苗网”的一个网友发帖称,“评定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文字功底’加‘阅读率’。”

  就此,雷达别有见地,他表示,“这次网络长篇小说报送的作品不多,很是遗憾,希望有更多有影响的作品,也便于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茅奖’是重视‘文学性’的奖。比说,对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的要求就很高,有些网络文学作品在这方面还不能达到标准。”雷达还提到,一些网络文学续写系列作品的情况也是与茅盾文学奖要求完本的标准不符的。另外,上报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否以纸质版的形式提供给评委阅读也是今后评选工作中值得商榷的。

  实际上,网络文学在一定意义上仅是青年人的文学。据统计,目前国内上网的约5000万网民中,21岁到40岁的占85%。比较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上,而此次获奖的作家除了毕飞宇是60后外,其他四位皆是50后,应当说,真正能够具有时代引领精神和代表中国长篇文学水平的作家是应当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的。

  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为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专设一个大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的文化生活需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