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父撞玻璃墙郑渊洁微博“维权” 网友表示声援

2011年09月21日 08:1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王府井步行街工商银行的玻璃已贴上“小心玻璃”的提示。

  本报讯 近日,郑渊洁的父亲在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办事时,脸部撞到没有贴防撞警示标志的玻璃墙受伤。事发后,郑渊洁发微博称,父亲要求工作人员在玻璃上贴上标志,银行职员搪塞未道歉。

  昨日,当事银行已在玻璃上贴上提示标志。郑渊洁表示,工行相关负责人已道歉。

  网友表示声援

  近日,郑渊洁发微博称,9月13日,80岁的父亲前往王府井步行街一家工行办事,“老父亲进入该银行后,脸部撞上一面全透明没张贴任何防撞警示标志的玻璃墙,左眼和嘴部受伤,上唇内侧出血。”郑渊洁微博中表示,父亲要求工作人员在玻璃上贴上标志,“银行职员搪塞未道歉。”

  此微博一经发出引起关注并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对郑渊洁为父维权的行为表示声援。

  步行街全面检查

  前晚,郑渊洁在微博中称,工行向他道歉并表示要看望老人,“我认为玻璃贴了安全标志就是最好的道歉。”

  昨日,郑渊洁表示,已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一位副主任、当事的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行长见面,对方就此事作出道歉,展示了已经贴上提示标示玻璃的照片,并表示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一位副主任带队巡视,全面检查玻璃门防撞措施。

  昨日下午,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外的玻璃墙均贴上了工行标志,玻璃门上也贴着一张写有“小心玻璃”的提示。该行大堂经理表示,对于客户反映的问题,工行很重视,今后会继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昨日已对王府井步行街商家的玻璃门防撞措施做检查,对发现有隐患的玻璃门已督促商家整改。

  ■ 链接

  郑渊洁维权行动

  2011年4月25日

  塌陷埋货车帮司机维权

  丰台石榴庄路发生塌陷,一辆货车坠入深坑,几天后货车被就地填埋。货车司机陈国胜表示,车被填埋前,无人告知他,他的家庭也因此陷入困境。郑渊洁表示愿意出面,助陈国胜索赔。最终陈国胜与责任方达成一致并获得赔偿。

  2011年6月28日

  为被撞女童寻找肇事者

  一名9岁女童在公园玩耍时,被一中年女子撞伤致骨折,事发后肇事女子离开现场。郑渊洁发微博帮助女童寻找肇事者。7月16日,皮皮鲁讲堂值班人员接到肇事者电话,称对此事表示歉意。

  2011年8月26日

  因暴雨被堵向区长发信

  因暴雨在北京王四营桥被堵3小时,郑渊洁以纳税人身份向朝阳区区长发微博信,询问积水问题。8月30日,郑渊洁收到朝阳区防汛办公室复信,说明积水原因及下一步措施。

  ■ 对话

  “维权是种公共意识”

  郑渊洁希望公众人物都能这样做,以改进服务环境

  因经常通过曝光一些不合理现象维权,郑渊洁被许多网友称为“维权大使”、“维权斗士”。昨日,郑渊洁讲述了“维权”理念,并认为“维权是种公共意识”。

  新京报:你把父亲遭遇发在微博上,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郑渊洁:我父亲撞了以后,找到他们的工作人员,他怕别人再在同一个地方出事。我跟他的区别是,我想让所有有玻璃的地方都不会被人撞上,所以发了这条微博。

  新京报:一直以来,你经常在微博上“披露”一些不合理现象。

  郑渊洁:我老遇到这样的事,家里人还开玩笑,怎么这样的事都让你碰上了。我想了想,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不可能没事找事,只是因为别人对这样的事习惯了,变得逆来顺受了。可能因为我是作家,观察事情比较细致,并且希望我碰到的事不再出现,所以我想着要指出来,让大家慢慢改。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公众人物利用影响力去做一些社会监督呢?

  郑渊洁:前段时间石榴庄路发生塌陷,一个司机的货车被埋,当时我说要和司机一起去讨说法,后来这件事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一件事我如果说了,部门必须要改进,不然他们会有压力。所以觉得应该用自己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大家做些事。其实我希望公众人物都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做这样的事情,慢慢让服务环境改进。

  新京报:很多网友都叫你维权大使、维权斗士,你知道吧?

  郑渊洁:我是公益维权大使。也有网友评论,我维权从来不要索赔,也不要求处理肇事员工,只要求改进服务质量。其实我就是这样的想法,比如我买了坏的东西从来不要求换,但我会发微博,我是要告诉商家你应该怎样做,消费者应该防范,让更多人懂得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网友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你是名人啊。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我们是有法律的,只要你行动起来去维权都可以讨到说法,你不行动的话,后面还会有人继续受到侵害。

  新京报:家人如何看待你的维权行动?

  郑渊洁:现在家里人都不让我出去了(笑)。他们不愿意让我管这样的事,觉得你好好当你的作家,哪个名人会像你这样啊,别人躲事还躲不及呢,而且担心这样会不会有风险。但我觉得维权是个公共意识,所有人遇到事都要说出来,不要想这么多人都受着呢我干嘛要说啊,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社会就不会前进。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卢漫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卢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