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上海“欢乐民俗节”让“非遗”走近寻常百姓

2011年09月23日 1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9月23日电(邱菲菲)三五旧式书架,几张矮脚长凳,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连环画……正在上海著名古典园林古猗园内举办的2011上海欢乐民俗节上,“嘉定竹刻”、“海派绒绣”、“西郊农民画”这些耳熟能详的民俗特色在游客面前展示独特的美丽与韵味。

  据悉,“非遗”文化走出“深闺”,依托公园平台走近普通百姓,这在上海尚属首次。

  龙凤旗袍,是从厅堂走出的“美”。古猗园梅花厅内所展出的龙凤旗袍,最大程度地继承了濒临失传的苏广成衣铺“镶、嵌、滚、宕、盘、绣”等传统工艺,保持了原有的手工缝制技术,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底韵。而寸金成九珠等绝技的运用,使得龙凤旗袍在青砖碧瓦的掩映下更像是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朵云轩木板水印,是从文房走出的“韵”。“镂象于木,印之素纸”的朵云轩木板水印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基本工序,将上至晋唐下至明清以及近现代名家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古猗园不可无竹居中的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展示,使市民游客可近距离感受“中国印刷史活化石”的独特韵味。

  作为极具“海派特色”的民俗艺术集中展示,本次欢乐民俗节中还有不少精彩纷呈的非遗展示项目,如“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海派剪纸”、“徐行草编”和“安亭药斑布”等,以“全家参与,老少互动”的方式进行展示,吸引市民在参与体验中感受久违的欢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