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漳州非“世遗”土楼孤独凋敝 丽影难掩(组图)(6)

2011年09月26日 15:1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贵阳楼楼门所用精美条石在土楼中很少见。

  延安楼:平和最早的生土楼

  在漳州谈土楼,就像说一道家常菜一样,这是因为仅仅在平和就有上百座各具特色的土楼,其中就有一座身处闹市却少有人知的土楼——延安楼,它有着确切的纪年,还是平和县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座生土楼,天地会创始人(即洪灭)万五道宗就出生在这个土楼内。

  循着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所绘的路线图,记者穿越数十个曲折的胡同后来到被旧民房包围的延安楼,只见一座造型精美的石头拱形门立在那里,“延安楼”三字格外醒目,落款是明万历年间所建。

  难得一见的是,这座门楼两边还各有道侧门,三座门浑然一体,可见当年雄伟气势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如今两边侧门被两座后建的小房子封堵而难窥全貌,楼门上方多处楼墙已经损毁,杂木丛生。走进楼内,一座方形土楼呈现眼前,但楼内搭建的猪圈、小房子占据大量空间,加上年深日久没有维修,已不见当年热闹景象。

  “延安楼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大门,除通常土楼的石砌拱形大门外,大门外侧还镶嵌着一座造型优美、工艺考究的石牌楼。”漳州土楼建筑研究专家曾五岳表示,如此奇巧的楼门造型,在所有的土楼中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中国古代大型民居建筑中也是罕见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数十块石雕构件组成的牌楼,构件之间连接紧密,就算历经400多年风雨侵袭,至今也完好无缺,而且牌楼细部装饰纹样依然清晰可辨,虽历尽岁月沧桑,依然显露着它的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天地会产生于康熙年间,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后在海外华侨中流传。”据悉,经过多方专家考证,天地会作为清初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互相作用的产物,它之所以起源于清初闽南漳州地区,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历史渊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