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刘香成:用影像重构中国百年沧桑的集体记忆(2)

2011年09月27日 15:12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梳头摊,选自《壹玖壹壹》

  中国网:《壹玖壹壹》的成书过程中,您“自己的理念”是怎样的?

  刘香成: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我头脑里有两个概念。

  第一,如果单纯纪念“1911年”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本身带有历史的偶然性,但是这一年从更大的历史框架来看,辛亥革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历史过程我认为非常重要。

  1830年发明摄影术以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很难广泛使用,直到1850年以后,摄影术开始工业化,成为记录的工具。在摄影术逐渐成熟的阶段,历史上接二连三发生的大事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八国联军、日俄战争然后才有1911的辛亥革命,而后又有袁世凯、军阀混战等等。这些都用摄影用图片呈现出来,读者会觉得每一个事件每一场战争都加快了清王朝崩溃的速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年沧桑”。

  第二,“历史的记忆”应该由两部分组成:文字与图像。如今我们对百年沧桑、百年耻辱有了这么多的文字记载,那我们留下来的集体记忆是以文字为主的,但是这段历史是有着珍贵影像记载的,影像在这段历史里是不能“缺位”的。

  顺着这两个基本概念,我“重操旧业”,回到当年做记者时的状态,开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期间我走访了中国社科院、台湾中央研究所,广州、南京等重要城市的专家学者,让他们给我讲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怎么改革,怎么办洋务,如何变政体为君主立宪等等。在图片的搜集过程中,我除了拜访了海峡两岸的新闻社、档案馆及博物馆以外,还到了澳洲悉尼的档案馆、澳洲国家大学图书馆,然后去日本的新闻社、美国的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杜克大学,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等,说句玩笑话就是:“八国联军”里除了比利时没去,其他的都亲自去看了一番。因为要做图像的搜集整理是必须要看原作的。感谢今天发达的数码影像处理技术,要不然这样的工作会异常艰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