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渝北老人40年收藏13吨奇石 买房专挑底楼(图)

2011年10月08日 08:21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奇石“以人为本”

奇石“鹊桥会”

  83岁的渝北老人杨礼厚,这个国庆假期过得很充实,他和老伴儿每天起得早早的,吃过早饭,就坐在沙发上,等候前来参观石头的市民。如今,假期结束,杨礼厚就给石头盖上一层塑料膜,等待下个大假的到来,那时,他将一如既往,向市民展出收集40多年达13吨的奇石。

  石头太重买房子专挑底楼

  昨日,是杨礼厚在国庆期间展出石头的最后一天。

  展览场所在地下室———杨礼厚的家中,渝北翠湖路196号三单元附2-1。

  推门进屋,客厅宽大明亮,约有五十多平方米,三排木架上摆满了千姿百态的石头。180多米的房子,除沙发、床、饭桌外,其余地方,都是石头的地盘。

  13吨石头,多而不乱,被老人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用老伴儿李学圃的话说,只要提到某块石头,他一定会在1分钟之内找到它。

  根据图案不同,杨老把石头分为五大类:文字石、人物石、动物石、植物石、奇特石。其中,三百多块石头被赋诗。

  “伟大邓小平/四川广安人/丰功入史册”,在客厅展架上,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这样的一组文字石,杨礼厚说,这是一组天然的文字石,类似这样的词组,他珍藏了好几十组。

  此外,人物石“少年邓小平”、“居里夫人”、“裹着头巾的少数民族妇女”也栩栩如生。石器时代的砭石、坠石有厚重的历史感。而盘旋了一个蠕动动物的化石、类似鱼形的奇石、动物头盖骨的文物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杨礼厚说,他2004年从洛碛搬到渝北的时候,用载重8吨的大卡车来载这些石头。当初买房时,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客厅大,屋外带有花园,能摆放他的石头;二是在底楼,能够承载石头的重量。

  雇当地的农民帮忙捡

  1969年,杨礼厚从部队复员到了洛碛镇,每年都会到长江边游泳。

  他回忆,有一次,他在长江边偶然发现了一个长卵石可以作砂钵棒,便拿回家捣辣椒。一看,上面有许多圆点,密密麻麻的,但细看,他发现,这些圆点组成了“大吉”二字。杨礼厚高兴得配诗:“奇石原是砂钵棒,满身星斗还发亮,细看当中呈大吉,大吉大利供观赏。”

  杨礼厚说,自那以后,他就对石头产生了兴趣。自己没有时间,他就雇上当地的农民帮他捡,等他下班后去“验货”,只要他挑中的,就给5毛钱,要是遇到很中意的石头,他还会加钱。

  如今,杨礼厚收藏下来的石头已有13吨,收藏的形象石有数千块,文字石千余块,化石近百余块。用文字石组成词语100多条,如:“十二生肖”、“西游记”、“白蛇传”等。

  想办个公共展览馆

  每逢法定节假日,杨礼厚都要在小区大门、街道附近贴“告示”,或挨个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邀请他们到他家中看石展。

  有些邻居早已来过无数次。在展览期间,杨礼厚也会碰到一些行家,这也是他最开心的。

  这些年来,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商人,想从老人那买走些石头。

  杨礼厚说,有一次,成都有老板看上了他家中的一块奇石,就打电话问价格。

  “我喊1万以上,让他知难而退。”杨礼厚说,没有想到,那边第二天就来重庆了,说出两万让我卖了那块石头。

  “放了鸽子,没卖。”杨礼厚回忆起来,还觉得很不好意思。

  就在上个月,北京有人愿意花18万买下老人收藏的四颗文字石———“天下为公”。

  他说,他每个月有2000元的退休金,“不抽烟,也不喝酒,所以收藏石头不图卖钱。”

  杨礼厚介绍,现在不怎么出门,就呆在家里“玩石”,每天还要看书,为石头们命名、配诗、撰词,将奇石意境升华。

  杨礼厚说,他有个愿望,想将收藏的石头展现给更多懂石、赏石的人。由于在家展览不方便,他想把奇石捐出来,作为公共财产,办个公共展览馆。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周小平 摄影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