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产业:提升国民幸福总值

2011年10月08日 16:2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赵志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GNH(国民幸福总值)转变,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把经济增长方式归结为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两种类型。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集约型经济”的特征。在文化产业中,文化、信息、技术、教育等智力资源要素和文化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受土地、资源、资金相对稀缺的限制,其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不可穷尽性。一般物质产品消费随着资源、人力、资金的不断投入,其边际效应不断下降;而文化产品可以共用共享、重复使用、低成本复制,在消费主体的多次不同体验中实现“价值增值”。

  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渗透性,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把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和经营管理环节,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条,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的观念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化产业还可以促进社会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现代服务业,开拓艺术型、知识型、体验型、休闲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GNH(国民幸福总值)转变,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它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9.6 %,但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这也说明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文化的升级换代,发展数字传媒、网络文化等新兴业态,另一方面加快文化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其次,它将推进自主创新。文化产业又称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创意就是文化产品的观念、内容、方法、技术的创新。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今天,中国社会进入到一个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再次,它将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达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这种文化贸易的巨大落差,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应有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将极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统计,中国高速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而获得。文化产业主要不是依赖由物质、生态、环境等自生性资源,而是依靠知识、技术、智力、灵感等再生性资源,这类资源来源于人的创造力、技能、才华等非物质因素,它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环境的激发来创造和再生的,具有低成本、无污染、多次利用等突出的优势。我们要在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