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闾丘露薇:战地记者并不特殊 身边人更需要关怀

2011年10月17日 16:59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她有一个14岁的可爱女儿,功课不太好,她觉得顺其自然好了;再婚后,她有一个懂她的丈夫,理解她、接受她奔波的工作状态;她与母亲多年没有联系,感情淡薄,但还是会定期给她的账号汇钱;

  新闻生涯中,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困惑,希望有新的挑战;

  ……

  她就是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中国电视新闻界的著名记者。 16年的新闻生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三段战地经历,让她获得“战地玫瑰”的美誉。昨日,带着新书《利比亚战地日记》,闾丘露薇来到大连新华书店,在签售与媒体群访之余,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个人专访,讲述新闻以外,一个坎坷而洒脱的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简介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曾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

  谈婚恋 恋爱和婚姻的失败并非是种不幸

  “如果因为你是记者而丢了爱情,那是还没找到真正适合的人。 ”

  镜头之外的闾丘露薇,简单大方。说话时,她总会带着笑意,直接、真诚。她被新闻界许多记者认定为榜样与目标。然而,有很多一线的女记者却面临人生困惑,她们跑了多年的新闻,最终却跑丢了自己的爱情。

  闾丘露薇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她承认自己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和职业身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因为你是记者而丢了爱情,那是还没找到真正适合的人。 ”闾丘露薇说,或许她是比较幸运的人,后来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人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所以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丈夫非常鼓励和支持她的工作,还曾陪她一起到美国读书。对于婚恋问题,闾丘露薇坚定自己的直觉。她并不觉得婚姻失败是一种不幸。闾丘露薇说,她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有充裕的个人空间,把家庭和事业平衡起来,她说“这也是一种修行”。

  谈亲情 特殊经历导致特殊的母女关系

  “我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无法交流,母亲有她自己的生活。 ”

  闾丘露薇做新闻时,非常注重从细节出发,走进新闻当事人的内心,最大可能地逼近事实真相。在利比亚,她的采访对象中包括了很多最普通的妇女和儿童,她希望从这些最质朴的人的口中听到真实的话。这是一种新闻视角的细腻与冷静。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这种冷静也体现在她特殊的母女关系上。

  闾丘露薇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和母亲有多久没有见过面了。在她4岁那年,母亲从她的生活中消失,等她18岁的时候,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14年的母爱空缺,让闾丘露薇觉得自己和母亲之间除了血缘,并没有那种母女之间的深情。所以,重逢后,她们又分道扬镳。闾丘露薇觉得自己和母亲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无法交流。作为女儿,闾丘露薇知道自己有义务为母亲做一些事情,但是谈感情,真的很难。所以直到今天,她依然坚持定期给母亲的账号里汇一些钱,但是至于她在哪,生活得怎样,她并不清楚。

  闾丘露薇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她的女儿今年14岁。 1997年,她进入凤凰卫视时,女儿还没有满月。那是一段压力非常大的时期,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那几年吃了不少苦。如今,女儿已经长大,而她的事业也趋于成熟,她不再担心自己丢了这份工作会怎样,因为还可以有很多选择。而对于女儿,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女儿的功课并不好,她知道,这是因为女儿小的时候,她在身边陪伴的时间比较少,所以现在只能顺其自然。

  谈网络 传统媒体不能完全依赖网络

  “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和网络媒体去抢新闻的这种‘快’,必须依靠深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

  闾丘露薇喜欢发微博,热点、时事、民生,很多话题她都很关注。曾经有人提出过“公民记者”的概念。但是,在闾丘露薇看来,这个概念并不完全准确,即使现在在微博上有一些人非常火,受到大批网民的追捧和认同,但是在微博之外,被普通民众知晓的比例并不高,所以,微博依然很难培养出“意见领袖”。

  同时,微博上有很多人,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和解”的精神,只要观点不统一,就会谩骂、不宽容、互相排斥,认定对方为敌人,这是不对的。承认另一种声音可以生存,这对彼此都有利,否则对方的意见占上风,也会把自己的声音消灭。理念的分别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关键是要相互沟通,意识形态不应成为仇恨的理由。

  而谈到网络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闾丘露薇说,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和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以前,媒体只需要通过读者爆料就获得新闻线索,但是现在,有太多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会通过微博等方式迅速传播,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从这么多纷繁的信息中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哪些地方值得去追踪。

  所以,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和网络媒体去抢新闻的这种“快”,必须依靠深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现在传统媒体有一个很糟糕的地方,就是太依赖网络,有时候不去查证,就直接报道出来,这样就丧失了自身的价值。

  谈困惑 从业16年希望能有新的挑战

  “10年前,我的能力只是在记流水账;2003年,我开始会关注人。现在,我觉得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告诉大家。 ”

  对于闾丘露薇来说,她并未觉得从事记者这一行业有多辛苦。而做了16年的记者,她现在的困惑是没有挑战了。她在任何一件新闻事件的面前,都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采访。她很希望能够有新的挑战。

  闾丘露薇说,做记者,她唯一一次流眼泪就是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作为新闻人,她必须让自己保持足够的专业与清醒,让自己处在抽离状态。因为新闻人保持冷静客观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她不希望有太多主观的东西体现在新闻事件中。

  所以,在《利比亚战地日记》中,没有一张闾丘露薇在新闻现场的留影。经历这么多,她觉得做记者,人会慢慢进步的,2001年去阿富汗时,她会觉得拍自己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到2003年去伊拉克时,拍自己的照片就开始少了,只是偶尔拍一张。到了现在,她发现工作中没有任何的精力可以拍照,因为记者在这样一个新闻现场,责任就是报道。

  闾丘露薇也希望观众和读者能够更仔细地来看文字。因为,一张照片所呈现的画面未必是事实,它只是一瞬间的定格,而文字却可以全貌地反映事情。

  3次战地经历,闾丘露薇成长着。 10年前,她觉得自己的能力只是在记流水账;2003年,她开始会关注人,但是当时在伊拉克的40多天还是写不出如今《利比亚战地日记》的这么多文字。因为当时她看不到那么多东西,无法表达出来。而现在,她觉得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告诉大家,这便是自己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

  忠告同行

  战地记者并不特殊 身边人更需要关怀

  被贴上“战地记者”的标签,闾丘露薇并不喜欢。在她看来,中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地记者,她16年的新闻生涯,3次战地经历加起来不过三四个月,在她的工作中只占非常小的一个比例。

  “我不希望很多新闻系的学生把‘战地记者’当成是一个目标。这种观念其实很功利化。 ”闾丘露薇认为,当战地记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失业,战地记者未必可以阻止战争发生,但是通过报道可以让战争发生的频率减小,“其他记者也一样,当他看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公时,他虽然不能阻止它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报道来阻碍这些不公的进一步发展。这才是记者应该做的,也是新闻的本质。 ”所以闾丘露薇觉得,现在众多新闻系的教学并不成功。

  对于许多人关心的战地记者的危险性,闾丘露薇说,现在的战争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所谓的被炮弹击中,如果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都是可以规避的。反而是身边的许多一直坚持做国内新闻的同行们,当他们遇到诸如赴工地采访被打的状况时,才会有更严重的心灵创伤与风险。

  “记者这一行,不要有功利的心态,而是要有对人、对社会的关怀,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 ”闾丘露薇说。

  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李洪波采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