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一堂生动的版权经济课

2011年10月19日 14:3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妈妈咪呀!》中文版登陆中国市场,有人曾质疑剧情“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相悖”、“难以引起中国观众的认同”,但100多场的演出和热情的观众打消了这个疑问,音乐剧的国际水准也征服了人们。

  《妈妈咪呀!》不是第一部被改编成中文的音乐剧,但却是第一部完全以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严格运作的作品。从拿到全球华语地区独家版权授权开始,从制作、品控、培训、排演到首演、营销、品牌延伸产品等演艺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环节,都由中方团队直接掌控,为中国人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生动的版权经济课。

  《妈妈咪呀!》中文版是亚洲联创经过近三年的艰苦谈判才获得版权许可的,制作成本达4000万元,并且版权的期限只有5年!版权如此精细化,仿佛要“榨干吃尽”每一份价值。

  在版权协议中,有一条叫人难以置信的苛刻要求“随时叫停”,只要版权方不满意,合作方达不到制作要求,不管前期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都将随时终止合同。

  全程参与《妈妈咪呀!》中文版版权谈判的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回忆说,刚开始,中方人员很难接受这一要求,认为这暗藏着巨大的风险,而版权方却毫不退让。最后中方人员想通了,正是因为这部音乐剧秉持对产品品质一丝不苟的坚定追求,才在全球创造了12年间15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与其质量不好,被观众和市场抛弃,不如严格执行版权方要求,原汁原味地演绎经典。

  拿到版权后,全套的“标准化制作”开始了。《妈妈咪呀!》中文版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执行“国际标准”,不因语言改变而“变味”“降调”。小到每一位演员登场之前的每一个配饰,大到舞台灯光、装置处理上的细节要求,都严格做到精益求精,不失原版的标准。

  对“标准”的严格要求还不止于此。作为一台英国音乐剧,中文版如何保留英式幽默?这就要求在台词翻译方面下极大工夫。制作方慎重挑选了台湾著名歌词作家陈乐融先生担纲翻译,并且每一句都经过了中英双方多位专家反复推敲认可。作家王蒙看过《妈妈咪呀!》中文版后,也连声称好。

  “我们为中方带来音乐剧从制作到演出、营销的一整套运营模式,这在中国是开创性的。”原版《妈妈咪呀!》制作人朱迪·克蕾默善意地说。

  亚洲联创副总经理王琛记得,《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整个版权协议文件有近一尺高,包括制作、演员、灯光、音响、票房分成等方方面面的规定,的确为中国对外运作文化产品提供了一整套详尽的学习资料。

  “引进是为了原创,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打造中国原创音乐剧打下坚实的人才、观众和市场基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