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72岁老人51年写30万字日记 被村里人称“活历史”

2011年10月23日 14:57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2岁老人51年写30万字日记被村里人称“活历史”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72岁的张振生家中。从1960年9月19日开始写日记至今,他已经坚持了51年。记者蔡红鑫 摄

  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新发村72岁张振生,初中毕业的他坚持51年写日记,已写了30万字。

  在他的日记中,大到香港回归,小到庄稼的播种日期、新房上盖,可以说是50年中国农村变化的缩影。

  他被村里人称为“活历史”

  张振生的日记是从1960年9月19日开始写的,那天,21岁的张振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正式负责第一生产队食堂管理账目工作,我要将遇到的人,说的事都一一记清楚,不能给领导添乱……

  记者见到的是一个16开的作文本。1963年,张振生担任生产队的会计,年底时生产队查账,发现有一张4元钱买钉子的白条。当时要是说不清楚,那就是贪污的罪名。

  张振生回家找出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生产队长去买钉子,人家没有收据,也没有写个字据,钉子是拿回来了,只打个白条。

  10年前的一天,村民老马去世了,老马的孩子们找到张振生让他给查一下父亲的生日,因为老马生前就说户口簿上的生日是随便写的。张振生在记忆中的年份中一翻就找到了。

  从那以后,屯里人谁家想查点事,就到老张家一问,准能找到。

  张振生被屯子里的人称为“活历史”。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小到屯里屯外的大小事情,提到啥事,他都能准确地叙述时间、地点以及影响,并找到是在哪个本子上。

  1997年7月1日,张振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香港回到祖国了,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香港回归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大事。

  最后一个土房在日记中

  张振生所有的日记本都放在一个柜子中,他11岁的小孙女说:“爷爷把他的日记当成宝贝一样,从不让我们乱碰,现在我经常给爷爷一些日记本,让爷爷每天开心地记日记。 ”

  从张振生的日记中,能看到国家从穷到富的变化。

  1974年5月10日,张振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家今天盖新房了,把旧的土房扒了,这回盖一个全是石头的房子,结实。

  2007年,他们家又将石头房扒了,盖了现在这个砖瓦房,现在他们老两口子与儿子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现在全村所有人家都住上了砖房,最后一家土房翻盖是4年前的老张家,这些都在张振生的日记中记着。

  他要记一个甲子60年

  在张振生51年的日记生涯中,他也体会到当记者“采访”的快乐。

  他每天到屯里子的人家去“采访”,拿着白纸挨家去问,这一天都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记上,时间长了,屯子里的人都习惯了向他及时“汇报”。

  张振生的儿子说:“当年女儿刚出生,第一个反应就是把女儿出生的时间、地点、体重、身高全都记下来,好向我爸做汇报。 ”

  “记日记是我这一辈子最快乐的事,这个过程不但丰富了我的生活,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我也因此得到家人和屯里屯外人的尊重。 ”张振生说。

  记者要离开时,张振生打开日记,写上“辽沈晚报记者来我家采访。 ”他还说:“我最起码要写一个甲子轮回,60年! ” 驻阜新记者蔡红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